免費信箱有以下一些特點:

(1)絕大多數免費信箱都是WWW瀏覽型的。一般我們在ISP注冊時分配的郵箱(E-mail地址)是POP信箱,可以用專門的接收電子郵件軟件將郵件下載到本地計算機,便於保存和閱讀。而免費信箱大都是WWW的,也就是說要通過瀏覽器到免費信箱所在站點去看信。因此,要記住免費電子郵箱所在的網址。

(2)大多數提供的免費信箱都有廣告。提供免費信箱的站點資金來源於廣告,所以廣告是在所難免的,好在不多且有固定位置。

(3)需要登記。要想擁有一個免費信箱必須要到免費郵箱所在的站點去登記注冊。

(4)郵件內容豐富。WWW信箱可以接收超文本(HTML)郵件,這使郵件的內容更加豐富。

網上免費信箱很多。如新浪(sina)、網易(163)和中國人(Chinaren)等許多站點提供免費信箱服務。隻要你按照要求詳細地填寫信息,你就會擁有一個免費信箱。

電子郵件的傳送過程

電子郵件的發送需要遵守SMTP協議,這個協議是TCP/IP協議組中的一部分。SMTP(SimpleMailFransferProtocol)協議,譯成中文是指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它描述了郵件的格式以及傳輸時應如何處理,而信件在兩台計算機之間傳輸時仍然采用TCP/IP協議。

電子郵件的發送過程,采用了一種與傳統信件傳遞過程非常相似的方式。郵件並不是發送者的計算機直接傳送到接受者的計算機的,中間要經過其他計算機來中轉。我們寄發一封普通信件,首先要由發信人將信放到郵局或郵筒,再由所在地區的郵局分類處理。根據信件的目的地將信件通過不同交通工具發送,對方郵局接受後,經過分揀發到收信人所在地,最後才能送達收信人手裏或者信箱裏。發送電子郵件也要經過類似的過程,發送者將郵件發送出去以後,一般發送者的計算機不是直接與接受者的計算機連在Internet上的同一個服務器,要想把郵件發送到目的地就要通過Internet的其他計算機來中轉。所不同的是電子郵件並不像普通信件那樣郵遞,一定要選擇一條距離最近的線路來傳遞,這是因為電子郵件的傳遞就像在電線中傳送電流一樣,實際傳送距離的遠近,並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線路的繁忙程度,選擇一條相對空閑的通路才是最重要的。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郵件盡快到達目的地。

當你需要和朋友交流的時候,寫一封電子信件給他,對方收到電子信件之後,發回一封電子信件,如此循環往複,就完成了一個交流的過程。

利用電子郵件不僅可以完成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同樣也可以完成一組人之間的信息傳遞。例如,一個人員分散的科研課題要在網上討論問題,隻需大家事先約好,在某個時間同時上網查看自己的郵件即可。討論的內容可以直接發給或者抄送給組內的每一個成員,每個成員在接到信件後,就可以不斷地將看法和意見及時發回給組內的其他人。利用這種辦法完全可以展開一場“激烈”的網上討論。

利用電子郵件交流信息有自己的缺點。一是操作煩瑣,交流信息要通過接收和發送電子郵件完成,因此煩瑣複雜;二是如沒有事先預約,無法知道對方是否在網上,也就無法及時回信;第三是必須公開自己的信箱,對於那些不願被別人打擾,樂於匿名交流的用戶則難以如願。因此,我們就得選擇其他的交流方法。

電子公告版

BBS的曆史

1978年在芝加哥地區的計算機交流會上,克瑞森(Krison)和蘇斯(sussLane)一見如故,因為兩人經常在各方麵進行合作。但兩個人並不住在一起,電話隻能進行語言的交流,有些問題用語言是很難表達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風雨又使他們不能每天都見麵,因此,他們就借助於當時剛上市的赫氏(Hayes)調製解調器(Modem)將他們家裏的兩台蘋果Ⅱ型計算機通過電話線連接在一起,實現了世界上的第一個BBS,這樣他們就可以互相通過計算機聊天、傳送信息了。他們把自己編寫的程序命名為計算機公告牌係統(ComputerBulletinBoardSystem)。這就是第一個BBS係統的開始。當時,有一位軟件銷售商考爾金斯看到這一成果,立即意識到它的商業價值,在他的推動下,CBBS加上調製解調器組成的第一個商用BBS軟件包於1981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