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植物之最(1)(2 / 3)

五、分布最高的樹木化石

我國考察隊在喜馬拉雅山北坡的希夏巴馬峰地區,海拔5900米的石縫中,發現了高山櫟的樹葉化石,這是目前樹木化石分布的最高紀錄。這些化石是一百五十萬年前的植物遺骸。現在生存的高山櫟,還在喜馬拉雅山南坡海拔2700-2900米處生長著。拿化石高山櫟和現在活著的高山櫟海拔高度相比,相差有3000米。地質學家研究證明,喜馬拉雅山地區,原來是一片汪洋大海。離現在大約四千萬年到七千萬年前,海水退去,出現了陸地。後來,陸地不斷上升,形成了今天的喜馬拉雅山。一百五十萬年以來,喜馬拉雅山升高了約3000米。高山櫟化石可以作為曆史的見證。

六、僅剩一株的樹木

享有“海天佛國”盛名的普陀山,不僅以眾多的古刹聞名於世,而且是古樹名木的薈萃之地。

在普陀山慧濟寺西側的山坡上生長著一株稱作普陀鵝耳櫪的樹木。這種樹木在整個地球上隻生長在普陀山,而且目前隻剩下一株,可見,它該有多麼珍貴!因此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普陀鵝耳櫪是1930年5月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鍾觀光教授首次在普陀山發現的,後由林學家鄭萬鈞教授於1932年正式命名。據說,在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該樹在普陀山上並不少見,可惜漸漸死於非命,隻留下這一棵。遺存的這株“珍樹”高約14米,胸徑60厘米,樹皮灰色,葉大呈暗綠色,樹冠微扁,它雖度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風雨寒暑,曆盡滄桑,卻依然枝繁葉茂,挺拔秀麗,為普陀山增光添色。

普陀鵝耳櫪在植物學上屬於樺木科鵝耳櫪屬。該屬植物全世界約有40多種,我國產22種。分布相當廣泛,在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西南一帶都有它們的足跡。其中有些種類木材堅硬,紋理致密,可製家具、小工具及農具等。有些種類葉形秀麗,果穗奇特,枝葉茂密,為著名園林觀賞植物。

普陀山環境幽美、氣候宜人,是植物的極樂世界,全島麵積共約12平方公裏,到處華蓋如傘,綠陰遍布。據統計,共有高等植物400餘種,僅樹木就有184種,有“海島樹木園”之盛名。那裏有許多古樹名木,特別是古樟約有1,200餘株。此外,像楠、鬆、檜、柏、羅漢鬆等屢見不鮮。在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還有被譽為“佛光樹”的舟山新木薑子;隻有普陀山分布的全緣冬青以及銀杏、紅楠、鐵冬青、青岡、蚊母樹、赤皮桐等。

據目前報道,我國隻剩一株的樹木,除普陀鵝耳櫪之外,還有生長在浙江西天目山的芮氏鐵木,又名天目鐵木。這株國寶屬於樺木科,鐵木屬。鐵木屬這個家庭共有4名成員。它們皆為落葉小喬木,分布於我國的西部、中部以及北部。可喜的是,僅剩的這株鐵木於1981年結了少數幾粒果實,科學工作者已用它進行育苗試驗,並進行了扡插繁殖。鐵木材質較堅硬,可供製作家具及建築材料用。

七、國寶水杉

1943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四川萬縣磨刀溪路旁發現了三棵從未見到過的奇異樹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胸圍2米。當時誰也不認識它,甚至不知道它應該屬於哪一屬,哪一科。直到1946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胡先驌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才證實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就單獨添進了一個水杉屬、水杉種。

一億多年前,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溫暖,水杉已在北極地帶生長,後來逐漸南移到歐、亞和北美洲,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各洲的水杉相繼滅絕,而隻在我國華中一小塊地方幸存下來。1943年以前,科學家隻是在中生代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過它的化石,自從在我國發現仍然生存的水杉以後,曾引起世界的震動、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先後從我國引種栽培,幾乎遍及全球。我國從遼寧到廣東的廣大範圍內,都有它的蹤跡。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幹通直挺拔,枝子向側麵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它的枝葉扶疏,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向下垂著,入秋以後便脫落。水杉不僅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種,它的適應力很強,生長極為迅速,在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米以上。水杉的經濟價值很高,其心材紫紅,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築、橋梁、農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優良的造紙原料。

八、古稀植物——銀杉

銀杉是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和水杉、銀杏一起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活化石”。

遠在地質時期的新生代第三紀時,銀杉曾廣布於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在德國、波蘭、法國及前蘇聯曾發現過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萬年前,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幾乎席卷整個歐洲和北美,但歐亞的大陸冰川勢力並不大,有些地理環境獨特的地區,沒有受到冰川的襲擊,而成為某些生物的避風港。銀杉、水杉和銀杏等珍稀植物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成為曆史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