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潮汐冰山
潮汐是海水一種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到了一定時間,海水推波助瀾,迅猛上漲,達到高潮;過後一些時間,上漲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灘,出現低潮。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古代稱白天的河海湧水為“潮”,晚上的稱為“汐”,合稱為“潮汐”。所謂的潮汐冰山就是指隱沒在海水中或漂浮在水上的冰山隨著潮汐作用而隱現的冰山。
化石林國家公園
化石林國家公園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阿達馬那鎮附近。這裏是世界上最大、最絢麗的化石林集中地。數以千計的樹幹化石倒臥在地麵上,直徑平均在1米左右,長度在15~25米,最長達40米。在完整的樹幹化石周圍,還有許多破碎零散的化石木塊。這些石化的樹木年輪清晰,紋理明顯,宛如碧玉瑪瑙夾雜著片片碎瓊亂玉,在陽光之下熠熠發光,使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
化石林地區有6片密集的“森林”。最美麗的叫作彩虹森林,其他的如碧玉森林、水晶森林,瑪瑙森林、黑森林和藍森林。它們原是史前林木,約在15億年前的三疊紀年代被洪水衝刷裹帶,逐漸被泥土、砂石和火山灰掩埋。幾經地質變遷、陸地上升,使這些埋藏在地下的樹幹得以重見天日。可是其木質細胞已經發生礦化作用,又被溶於水中的鐵、錳氧化物染上黃、紅、紫、黑和淡灰等顏色。如此日積月累,就成了今天五彩斑斕的化石樹。
在化石林地區,還發現有陶器碎片。據考證,早在公元6~15世紀,就已有從事農業生產的印第安人在此生息。在“報紙岩”上,遊人可以看到許多古印第安人留下的石刻,石刻的內容包括象形文字、大塊砂石上雕刻的各種花紋、化石林國家公園巨獅石刻以及人形和含有宗教象征意義的圖案。此地的居民曾用化石樹做成房屋和橋梁。離瑪瑙橋不遠有幾個眺望點,極目遠望,漫山遍野全是化石樹段,不由得讓人驚歎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
在零星散落的彩色化石岩林中,有一處景致不可錯過,那就是長2000米,名為“藍色彌撒”的環形路兩側山坡的迷人景色。從路中向下俯視,藍紫色的山丘高矮起伏,營造出一種身處外星球的奇異夢幻的色調。
但是不管遊客如何喜愛那些琳琅滿目的可愛岩片,采擷一兩片帶回家去卻是絕對不允許的。據說,在最早一批探險家發現化石林之前,岩石晶體的顏色還要豐富得多。後來,隨著人們紛遝而至,將晶體開采後運出園外,當時一些很常見的顏色,像半透明的紫水晶色、煙白色、檸檬黃色的晶體,現在已經見不到了。
化石林國家公園中的多處化石林中,尤以公園南門附近的“彩色沙漠”最為著名。據說,“彩色沙漠”的奇異景致最早是由來此探險的一群西班牙探險家發現的。他們驚詫於這裏的“岩石”呈現出的宛如七色彩虹一般多彩、明快的色調,於是給這片岩石地取名“彩色沙漠”。光禿起伏的沙丘地,單一呆板的土黃色,美國化石林國家公園內這片荒漠原本隻是了無生趣的沙丘地。但是,有了屹立在沙丘上的一片彩色岩石林的點綴和渲染,原本平淡無奇的荒丘頃刻幻化成了色彩斑斕、情趣盎然的“彩色沙漠”。
叉角羚羊化石林公園中央貫穿有一條長45千米的公路,沿途共設有16個山間觀景點。這些景點或側重於橫穿彩色沙漠的狹長山穀的恢弘氣勢,或側重於富有印第安土著文化特色的岩石雕刻。當然,最吸引人的景色還是要數由25億年前的樹木演化沉積而成的彩色岩石。
化石林中也不是沒有生物的蹤跡。叉角羚羊就經常出沒在化石林公園內,在這裏尋找食物。叉角羚羊屬於牛科。它的角分雙叉,略似鹿角,與鹿角一樣每年脫落長出新的。但叉角羚羊的角不是從基部脫落,而是從舊角內另外長出新角。叉角羚羊類分布區局限於北美。叉角羚羊在中新世出現。
大特頓國家公園
大特頓國家公園大特頓國家公園位於美國懷俄明州西北部壯觀的冰川山區,1929年建立,占地126平方千米。公園內最高的山峰是大特頓峰,海拔4198米,有存留至今的冰川。分布在該地的冰湖以珍尼湖為最著名。斯內克河上用水壩攔堵形成的傑克森湖為當地最大的水域。高聳入雲的山巔,覆蓋著千年的冰河,山連山,峰連峰,宛如進入人間仙境。公園內有成群的美洲野牛、麋鹿和羚羊,還有其他許多種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