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著名的國家公園(2)(2 / 3)

艾爾斯岩石

艾爾斯岩麓旁有一個神秘的瑪姬泉,清澈見底的泉水充溢岩穴。來到泉旁,岩石蔽天,波光粼粼,泉水涼意襲人,一掃沙漠暑氣。泉水甘甜可口,卻無人知曉泉水來自何方。瑪姬泉是土著人的生命泉源,在周圍數千平方千米內,僅有這條泉水永不枯竭,顯得彌足珍貴。人們從巨石西部扶鐵鏈登上峰頂,可眺望烏盧魯國家公園和周邊遼闊的草原、沙漠的壯麗景色,原野上牛群如蟻,大樹如草。

袋鼠奧爾加山從空中俯瞰,艾爾斯岩石這龐然大物不過是茫茫紅色沙漠中的一顆紅色小石而已。它邊上陪伴著高低起伏的卵圓形岩石,那就是奧爾加山,其盛名不在艾爾斯岩石之下。當地土著人管它叫“KATATJUTA”,就是“許多頭顱”的意思,從空中望去,奧爾加山好像是一堆大大小小的饅頭,又像是形式各樣的頭顱,是澳大利亞內陸沙漠上的另一奇景。猴麵包樹這座山由28塊圓形大岩石組成,有的連在一起,有的個別獨立,最高峰約540米,從地麵算起,比艾爾斯岩石高190多米。岩麵裂縫中多清水,故而各種野生植物和動物能生存於上,看上去比艾爾斯岩石更具活力。在岩石堆中攀嶺越穀,眺望遠處的冥蒙和近處的飛沙,完全是一派粗獷的大漠風光。奧爾加山是由沉積岩構成的,由於組成岩石的物質比較軟,又因為長期遭受風雨的侵蝕,岩石表麵被磨蝕,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圓屋脊形狀。據傳,過去這裏是土著人舉行祭祀和舞蹈聚會的原始自然圖騰之地。當地人認為,奧爾加山不僅僅是岩石,而且還是位“巨人”。

烏盧魯公園裏也繁衍著許多澳大利亞獨特的動物,如袋鼠、鴯鶓等。袋鼠屬於哺乳動物中的袋鼠科,其種類不下四五十種。大袋鼠是其中最大的一種,身長15米,有的可達2米,尾巴又長又粗,約13米。它頭小,耳大,前肢短,後肢長,跳躍力極強,每小時可跑60千米。鴯鶓的科學名稱中含有“快走”之意,樣子像阿拉伯沙漠中的大鴕鳥,身高1米多,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它頭部和頸部羽毛豐滿,不能飛翔,卻會遊泳,陸上行走快步如飛,時速可達70千米。澳大利亞國徽圖案的組成就是左邊一隻大袋鼠,右邊一隻鴯鶓。

烏盧魯國家公園內生長著一種猴麵包樹,也叫澳大利亞瓶樹。遠遠望去,這種形狀奇特的樹似乎不是從地裏長出來的,而是插在一個大肚子的花瓶裏。瓶子似的大肚子樹幹直徑可達幾米,它把多餘的雨水吸收貯存,待到幹旱季節慢慢享用,延續生命,真的是未雨綢繆。猴麵包樹也好像是為遊人準備的飲用水。你若在沙漠旅行中飲盡了自帶的水,又找不到別的水源,那隻需用小刀在猴麵包樹的肚子上挖開一個小洞,水便汩汩流出,喝之頓解幹涸疲乏之苦。據說一棵猴麵包樹的瓶狀肚子裏裝有10加侖水(1加侖相當於454升),無疑它是沙漠中水的暴發戶。

知識點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岩石、礦物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產生物理、化學變化而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全過程。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

岩石風化作用與水分和溫度密切相關,溫度越高,濕度越大,風化作用越強;但在幹燥的環境中,主要以物理風化為主,且隨著溫度的升高物理風化作用逐漸加強;但在濕潤的環境中,主要以化學風化作用為主,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風化作用逐漸加強。物理風化主要受溫度變化影響,化學風化受溫度和水分變化影響都較大。從地表風化殼厚度來看,溫度高,水分多的地區風化殼厚度最大。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最大的公園,也是美國設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公園,位於懷俄明、蒙大拿和愛達荷三州交界處,占地8956平方千米。公園原為荒山原野,19世紀初葉始有探險者的足跡。1872年,總統格蘭特在任期間將黃石公園辟為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得名的原因是因為黃石河兩旁的峽壁呈黃色。公園內富有湖光、山色、懸崖、峽穀、噴泉、瀑布等景致。但其最獨特的風貌,則是被稱為世界奇觀的間歇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