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著名的國家公園(2)(3 / 3)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座以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景觀為目的而建立的國家公園。它不僅擁有各種森林、草原、湖泊、峽穀和瀑布等自然景觀,其大量的熱泉、間歇泉、泥泉和地熱資源,更構成了享譽世界的獨特地熱奇觀。黃石國家公園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是美國野生動物的最大庇護所。

老忠實間歇泉

與美洲大陸的其他地方一樣,今天的黃石公園地區也曾經是美洲印第安人活動的舞台。考古學家發現,大約在11萬多年以前,就有印第安人在這裏建立家園。後來又有另一支印第安人部落移居到此,從事狩獵、采集及原始的農業生產活動。一支被稱之為“食羊者”的印第安部落一直居住到1871年,直至這裏被美國政府劃定為國家公園的前一年,才遷居到休休尼風河保留地。黃石國家公園因自然景觀和地質現象的差異,分為5大區:分別是瑪默斯區、羅斯福區、峽穀區、間歇泉區和湖泊區。

分布在黃石公園裏的大大小小間歇泉總共有300個以上,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老忠實”間歇泉。老忠實泉平均每隔79分鍾噴發一次,每次噴發大約維持在一分半至五分鍾之間,大約有10000~30000升的熱水在這期間被噴到30~50米的高度。就因為“老忠實”擁有最準時的噴發周期,因此成為間歇泉中的明星,也一直是黃石國家公園地熱活動的象征。近年來,由於地震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老忠實”的噴發時間有時會發生偏移。偏移範圍大至以45~100分鍾不等,但這種情況並不常發生。除“老忠實”外,黃石國家公園地熱活動的多樣化更是隨處可見。瑪默斯區的石灰岩梯田、色彩斑斕的大七彩溫泉池、黃石湖區的魚人鍋泉眼,其他如泥火山、汽孔等景象,都呈現了黃石地質景觀的特殊性。

黃石河間歇泉的泉口下,是一個長而窄,有如管狀的裂隙。受熱的地下水上升後會進入裂隙裏。在原本就充滿水的裂隙中,水的重量壓製了地下水,使它無法繼續上升,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鍋爐”。當“鍋”裏的水經熔岩不斷地加熱,水溫超過了臨界溫度而沸騰成蒸汽,蒸汽的力量就把裂隙的水一下子全噴出去,形成一次噴發。噴發後,新的地下水會再補充進“鍋爐”裏,整個作用便再循環一次。這種周期性的噴發,即形成了間歇泉。

石灰岩梯田又稱石灰華台地。由於地下熱泉中溶有較高的碳酸鈣離子,熱泉在熔岩熱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口“上升井”,自地表一個泉眼中湧出,並向低處流淌冷卻,即會慢慢在山坡上開始沉積碳酸鈣結晶。長久下來,碳酸鈣沉澱便形成了這種“石灰岩梯田”。而熱泉中滋生的各種藻類又往往為梯田披上了一層層彩衣。泥鍋的成因在於熱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硫磺,當熱泉水與硫磺物質、泥土及天然氣相混合,便產生了這種特殊的地熱現象。其中硫磺的沉澱形成黃色土壤,而硫化鐵和氧化鐵沉澱則使土壤的顏色呈黑色或紫色。當地麵降水滲入地下的量不足時,地層中的熔岩迅速將水分蒸發汽化。這些蒸汽不斷由地下噴出便產生汽孔。

由於地層中被熔岩加熱的地下水密度小於剛滲入地層的冷水,因此熱泉會處於冷水的上方,之後逐漸上升而冒出地表,形成熱池。在熱泉或熱池的表麵常可見到翻騰的氣泡,這是自地層中排出的二氧化碳,並不是沸水。通常熱泉和熱池的溫度比間歇泉低許多,這種較低溫的熱泉或熱池,常因不同的溫度滋生不同顏色的藻類,而呈現出豐富美麗的色彩。而且泉中沉澱出來的二氧化矽會在地表泉眼處形成蛋白色的泉華,這也是其特色之一。

發源於黃石公園的黃石河是塑造黃石公園勝景的重要因素之一。黃石河由黃石峽穀洶湧而出,貫穿整個黃石公園到達北部的蒙大拿州境內,全長1080千米,是密蘇裏河的一條重要支流。黃石河將山脈切穿而創造了壯觀的黃石大峽穀。在陽光的照耀下,峽穀兩岸峭壁呈現出金黃色,仿佛是兩條曲折的彩帶。由於黃石河穿行的地勢高,野牛水源充沛,黃石河及其支流深深地切入峽穀,形成許多激流瀑布。黃石大峽穀源頭的高塔瀑布高達40米,水流從山間奔騰而下,水聲震耳欲聾,響徹峽穀兩岸。在湖泊區還有北美洲最大的高原湖泊黃石湖。由於黃石河的充足補給,黃石湖水麵遼闊,麵積達353平方千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氣候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