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古老的傳說中,往往把雅丹稱作“龍城”,因羅布泊周圍發育著典型的雅丹地形,似龍像城而得名。相傳遙遠的年代,羅布泊附近有個國家,百姓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而國王卻花天酒地。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便扮做和尚下凡“化緣”。昏庸無道的國王僅施舍給他了一點鹽巴。玉皇大帝大怒,調來鹽澤水,淹沒了這個國家,水退後出現了“龍城”。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過羅布泊地區,他在記文中寫道:“沿途盡是沙山沙穀,無食可覓,行人夜中騎行,則聞鬼語。”每當月白風清之夜,宿營“龍城”中,頗覺眼前景物,不是古城,勝似古城。分布在羅布泊荒漠北部的風蝕土堆群,麵積達2600多平方千米。由於羅布泊地區常年風多風大,天長日久,土台星羅棋布。土台變幻出各種姿態,時而像一支龐大的艦隊,時而又像無數條鯨在沙海中翻動騰舞,時而又像座座樓台亭閣,時而又像古城寨堡。置身於撲朔迷離、深邃的土台群中,滿目皆是神秘、奇特、怪異的“亭台樓閣”,使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羅布泊“龍城”
羅布泊被稱為遊移湖或交替湖。事實上,所謂羅布泊遊移,隻是塔裏木河尾端位置的變動,湖盆本身並不遊移。在封閉性的內陸盆地平原地區,河流下遊經常自然改道。改道後的河流終點形成新湖泊,舊湖泊則逐漸幹涸,成為鹽澤。地質構造上,塔裏木盆地東端是凹陷區,整個凹陷可稱為羅布泊窪地,羅布泊湖盆就在這個窪地上。塔裏木河以羅布泊窪地為最後歸宿。羅布泊形成可能始於上新世或更新世初。以後東側地殼上升,湖水向西移動,湖盆東側遺留下數條痕跡。湖水雖隨地勢變化而移動,但並未越出湖盆範圍,故遊移之說並不恰當。另外,羅布泊窪地古來即為人煙稀少地區,新湖泊形成後,無法隨時命以固定的新名,而均沿用老湖名。實際上,漢唐以來的古書中均將塔裏木河終點形成的湖泊,稱為蒲昌海、鹽澤或牢蘭海;17世紀以來則稱羅布淖爾或羅布泊。上述情況說明,並非湖泊本身遊移或交替,而為老名新用或地名搬家。
知識點塔裏木盆地
塔裏木盆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東西長1500千米,南北寬約600千米,麵積達53萬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間。
由於深處大陸內部,周圍又有高山阻礙濕潤空氣進入,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大多在50毫米以下,極為幹旱。盆地中心形成塔克拉瑪幹沙漠,羅布泊、台特馬湖周圍為大片鹽漠。發源於天山、昆侖山的河流到沙漠邊緣就逐漸消失,隻有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等較大河流能維持較長流程。盆地的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衝積平原)。
魔鬼城
魔鬼城又稱烏爾禾風城,位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斯河下遊的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00千米。這裏有著罕見的形狀怪異的風蝕地貌。當地蒙古人將此城稱為“蘇木哈克”,哈薩克人稱為“沙依坦克爾西”,其意皆為魔鬼城。魔鬼城不僅因為它特殊的地貌形同魔鬼般猙獰,而且源於狂風刮過此地時發出的聲音有如魔鬼般令人毛骨悚然,這種特殊的地質麵貌就是雅丹地貌。
新疆的魔鬼城有多處,大多處於戈壁荒灘或沙漠之中,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四座,即烏爾禾魔鬼城、奇台魔鬼城、克孜爾魔鬼城、哈密魔鬼城。烏爾禾魔鬼城處在佳木斯河下遊,正對著西北方由成吉思汗山與哈拉阿拉特山夾峙形成的峽穀風口,其神奇地貌是在間歇洪流衝刷和強勁風力吹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烏爾禾魔鬼城遠眺烏爾禾魔鬼城,宛若中世紀的一座古城堡,但見堡群林立,參差錯落,給人以蒼涼恐怖之感。魔鬼城是赭紅與灰綠相間的白堊紀水平砂泥岩和遭流水侵蝕與風力旋磨、雕刻形成的各類風蝕地貌形態的組合,有平頂方山、塊丘、石牆、石筍、石獸、石人、石鳥、石魚、石龜、石巷、石堡、石殿、石亭、石蘑菇……形態萬千,變化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