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浩瀚無邊的沙漠(1)(1 / 3)

地球上的沙漠分布十分廣闊,各大洲都可見到它的身影。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澳洲的岩塔沙漠、中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都是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大沙漠。沙漠的氣候非常惡劣,那裏降雨稀少、陽光炙烈,素來被人們稱為“生命的禁區”。

但是這並不影響浩瀚無邊的沙漠作為地球花衣上的點綴所呈現的美麗!惡劣的氣候成就了沙漠的別有風情之美!黃沙漫漫、浩瀚無邊的沙漠常常會給人一種遼闊、粗狂、淳樸的感受!至於“生命禁區”之說,則有些言過其實了。沙漠裏從來就不缺少生命的痕跡,沙漠生物以特有的堅忍在沙漠之中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成為了沙漠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鳴沙山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千米處。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人們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遊,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鳴沙山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鳴沙山東西綿亙約40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沙隨足落,經宿複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所謂鳴沙,並非自鳴,而是因人沿沙麵滑落而產生鳴響,是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有人將其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美妙的樂章”。當人從山巔順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似金色群龍飛騰,鳴聲隨之而起,初如絲竹管弦,繼若鍾磬合鳴,進而金鼓齊響,轟鳴不絕於耳。

浩瀚無邊的沙漠自古以來,由於不明鳴沙的原因,產生過不少動人的傳說。相傳,這裏原本水草豐茂,有位漢代將軍率軍西征,一夜遭敵軍偷襲。正當兩軍廝殺難解難分之際,大風驟起,刮起漫天黃沙,把兩軍人馬全都埋入沙中,從此就有了鳴沙山。至今猶有沙鳴則是兩軍將士的廝殺之聲的說法。鳴沙山據《沙州圖經》記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穀為陵,高岩為穀,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了鳴沙山形狀多變,是由流沙造成的。鳴沙山東西南北縱橫的山體,宛如兩條沙臂張伸圍護著鳴沙山麓的月牙泉。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一彎清泉,漣漪縈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幹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曆代文人學士對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觀稱讚不已。

月牙泉

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卻不被流沙所湮沒,地處戈壁而泉水則不濁不涸。曆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彎新月落在黃沙之中。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

羅布泊

羅布泊在新疆若羌縣境內東北部,位於塔裏木盆地東部,地處古代絲綢之路的要衝,為古代東西交通必經之地,沿岸至今還保存不少古跡。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海拔780米,麵積2400~3000平方千米。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

古羅布泊形成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的曆史,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現在的羅布泊是位於北麵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裏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羅布泊窪地形成湖泊。

泛指的羅布泊為羅布泊荒漠地區,東起玉門關,西至若羌至庫爾勒的沙漠公路,北起庫魯克塔格山山脈,南至阿爾金山腳下,跨越了新疆和甘肅兩省區地界。由於人們習慣使用泛指的羅布泊概念,離開庫爾勒數千米的戈壁就被列入羅布泊範圍了。狹義的羅布泊指該地區於20世紀70年代幹涸的中國最大的漂移湖,位於該地區中心位置,也是最低窪地區。現雖為幹涸湖盆,湖底麵積仍有1200多平方千米,呈橢圓形,因為逐年幹涸,形似大耳朵。羅布泊遍布羅布泊地區的雅丹,亦稱雅爾當,原是羅布泊地區維吾爾人對險峻山丘的稱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國人斯坦因,先後來羅布泊地區考察,在他們的撰文中提到雅丹一詞,於是雅丹便成為世界地理工作者和考古學家通用的地形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