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聳入雲的山峰(3)(1 / 3)

在白頭山上,除天池以外,還有長白湖、玉池、圓池等小的火山口湖。長白湖,在天池以北4000米之遙,周長為260多米,麵積5000多平方米。湖麵平靜,水深幽藍,山峰繞湖岸聳立,森林倒映湖底,風光迷人,有小天池之美稱。圓池,又叫天女浴躬池,麵積10000多平方米。傳說是清皇室祖先的發祥地。長白山天池天池四周被群峰環繞,水由天文峰與龍門峰之間的惟一出口溢出,向北奔流在隻有1250米長的乘槎河上。乘槎河的終端是高達68米的懸崖峭壁。天池水從斷崖上急滾而下,一瀉千裏,形成了天池飛瀑。天池瀑布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晴日遠眺,似玉帶起舞,浪花吐雪,水霧彌漫,彩虹當空,飄彩流丹,山呼穀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覽者,成為馳名中外的古今奇觀。

沿瀑布之水順流而下,在近900米處,就是分布麵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溫泉群。溫泉群的泉口比較集中,水溫都在60℃以上,有的高達82℃,並保持常年不變。由於溫泉水是從地殼深處湧出地表,所以泉裏水珠翻滾,咕咕作響,泉表熱氣騰騰,蒸汽彌漫。冬季的長白山雖然到處風吼雪滾,凍地冰天,可溫泉附近卻熱氣升騰,流水淙淙,樹滿霧凇,一派瓊山玉閣的仙境風光。

另外,長白山的林海和大峽穀也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林海層次分明,非常壯觀,而且林海中棲息著梅花鹿、東北虎等珍稀動物。大峽穀則是近年才發現的一大奇觀,它的壯美不亞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穀。

知識點火山口湖

火山噴發,火山口的岩漿冷卻之後,會形成一個碗狀的深坑。經過許多次降雨,雨水集聚在這個碗狀的深坑之內,就形成了火山口湖。這種情況隻會發生在死火山或休眠期較長的火山上。陸上的火山口湖內在自然情況下沒有生物存在,但經過人工馴養,部分生物可以生存在礦物質含量較高的湖水之中。

還有一種火山口在海底的火山,周圍被海嶺圍繞。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活火山也會形成湖。因為海水可以進去補給湖水,水太多,火山口中的岩漿無法蒸發光,也可形成火山口湖。

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北緣,古書稱赤石山,維吾爾語稱為“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火焰山脈呈東西走向,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止吐魯番桃兒溝,長100千米,最寬處達10千米,一般高度在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吐峪溝附近,海拔8317米。火焰山重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紅日當空,地氣蒸騰,焰雲繚繞,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火焰山地質學家經研究發現: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山脈的雛形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於距今141億年前,經曆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

火焰山自東而西,橫亙在吐魯番盆地中部,為天山支脈之一。億萬年間,地殼橫向運動時留下的無數條褶皺帶和大自然的風蝕雨剝,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勢和縱橫的溝壑。在烈日照耀下,赤褐砂岩閃閃發光,熾熱氣流滾滾上升,雲煙繚繞,猶如大火烈焰騰騰燃燒,這就是“火焰山”名稱的由來。

火焰山深居內陸,濕潤氣流鞭長莫及難以進入,雲雨稀少,十分幹燥,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少,到達地麵熱量多;地麵又無水分供蒸發,熱量支出少,地溫升得很高;而大地又把能量源源不斷地傳給大氣。加上火焰山地處閉塞低窪的吐魯番盆地中部,一方麵陽光輻射積聚的熱量不易散失;另一方麵沿著群山下沉的氣流送來陣陣熱風,由於焚風效應,更加劇了增溫作用,以上種種,使這裏形成名副其實的“火洲”。火焰山葡萄溝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火焰山山腹中留下許多溝穀,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穀中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吐峪溝大峽穀了。吐峪溝大峽穀位於鄯善縣境內火焰山中段,北起蘇巴什村,南到麻紮村,兩村間的峽穀長約125千米,大峽穀麵積約為12平方千米。南北兩端有簡易的盤山公路相連通。南穀口西南距高昌古城13千米,位置優越。吐峪溝大峽穀內有火焰山的最高峰。吐峪溝大峽穀的東西兩峰,素有“天然火牆”之稱,溫度最高時可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