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石林的地下有許多神奇的溶洞,例如芝雲洞和奇風洞。芝雲洞位於石林之西北約3000米處,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洞內有洞,大者可容千人,四壁布滿石鍾乳,擊之有鍾鼓聲。另有石床、石田、石浪、石秤等物,謂之“仙跡”。洞頂岩溶滴落,曆經億萬年,或如仙翁拄杖而立,或如玉筍、寶塔,或如青蛙躍然欲行,莫不惟妙惟肖。奇風洞位於大小石林東北5000米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
路南石林的另一景色就是那些低等生物了。如果分別在冬季和夏季來到石林,人們就會注意到石林的顏色大不一樣。原來當雨季來臨時,附在岩石表麵的藻類和苔蘚,由於水分充足,生長旺盛,呈現一種墨綠色,使整個石林遠看像一幅水墨畫一般;冬季寒冷無雨時,石頭上的藻類與苔蘚幹枯了,石林便呈現出一種灰白色。又由於石灰岩表麵分布著一條條溶痕,凹凸不平,藻類與苔蘚的分布也就相應不同,因此即使就單一的石灰岩來看,顏色也仿佛“墨分五彩”般具有豐富的層次。
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位於雲南省西部。玉龍雪山為雲嶺山脈中最高的一列山地,由13座山峰組成,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南北長35千米,東西寬約20千米,群峰南北縱列,山頂終年積雪,山腰常有雲霧,遠遠望去,宛如一條玉龍騰空,玉龍雪山因而得名。玉龍雪山景區包括整個玉龍雪山及其東側的部分區域,以高山冰雪風光、高原草甸風光、原始森林風光、雪山水域風光使世人驚歎。
玉龍雪山玉龍雪山是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低的一座有現代冰川分布的極高山(極高山,是指海拔5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500米,有著永久雪線和雪峰的大山),在地質曆史上曾有近4億年的時間為海洋環境。直到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晚期,發生了印支運動,玉龍雪山地區才從海底升起。又經過多年地殼運動,到了距今70萬~60萬年的中更新世早期,才形成高山、深穀、草甸相間的地貌形態。加上全球性氣候多次明顯變冷,從而發生了多次冰期。冰期時,巨大的冰川從玉龍山上遠遠地伸向山麓和山穀,從而留下了大量的冰川侵蝕地形與不同時期的各種冰川堆積物。玉龍雪山地質史上又經受過麗江冰期和大理冰期的直接影響,古冰川遺跡甚多,在冰川學上有特殊意義。
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在一馬平川的麗江壩子北端拔地而起,山脊呈扇麵展開,像一尊身著銀盔玉甲、容貌英武剛強的勇士昂首雲天。它與麗江古城僅隔15千米,高差卻達3200米。山上萬年冰封,山腰森林密布,山下四季如春,構成世界上稀有的“陽春白雪”景觀。由於主峰山勢陡峻,雄偉異常,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在扇子陡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間,分布著19條冰川,還有冰塔林和“綠雪奇觀”。冰川類型為懸崖冰川和冰鬥冰川。冰鬥之間的角峰和梳狀刃脊,似一把把利劍插向雲端,這些由玄武岩組成的高峰,被切蝕成巨大的金字塔狀,無比雄壯。
玉龍雪山東麓,從南到北依次分布著幹海子、雲杉坪、犛牛坪等高山草甸,因海拔差異,加上周圍森林花卉的映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牧場風光。幹海子長4000米左右,寬約1500米,海拔2900米。幹海子原為高山冰蝕湖泊,後來積水減少以至幹涸,於是人稱“幹海子”。這裏空間開闊,鬆林密布,草地如茵,是觀賞玉龍雪山主峰的最佳位置。這裏還殘存大片冰磧石,為研究古代海洋沉積提供了便利條件。雲杉坪是玉龍雪山東麵的一塊林間草地,約500平方千米,海拔3000米左右。雲杉坪鬱鬱蔥蔥。在其周圍的密林中,樹木參天,枯枝倒掛,長滿青苔。
玉龍雪山東麓每當冰雪消融,一股股水流便沿崖壁飛瀉,像一匹匹白練飄落山澗。由於河床底石呈黑白兩色,形成“白水”、“黑水”兩條激流,穿林而過,轟然有聲。白水河在幹海子至雲杉坪之間,因河床、台地都由沉積岩類的石灰石碎塊組成,呈灰白色,清泉從石上流過,亦呈白色,於是人稱“白水河”。它與北邊相距4000米的黑水河走向大體一致,但地質構造卻迥然不同。黑水河的河床多屬岩漿岩類的玄武岩,呈青黑色。兩河長流清泉,是現代冰川的融化潛流形成的。河穀兩岸,植被繁茂,在雪山的映襯下更加蒼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