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聳入雲的山峰(1)(1 / 3)

山是地球上分布最為廣泛的地貌之一,高聳入雲的山峰常常給人一種博大寬厚之感。正因為如此,山曆來都是人們向往之地,曆史上的隱士常常選擇名山作為隱居之地,孔子也曾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樣的話。

中外的名山有很多,如中國的黃山、廬山、丹霞山、長白山、珠穆朗瑪峰、玉龍雪山,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非洲的乞力馬紮羅山,澳洲的藍山等。這些高聳入雲的山峰或秀美,或綺麗,或寧靜,或喧囂,就如地球花衣上的刺繡一般,以不同的形態和特色展示著地球的壯美。

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鬆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奇鬆、怪石、雲海被譽為黃山“三奇”,加上溫泉,合稱黃山“四絕”,名冠於世。其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瓏剔透的怪石、變化無常的雲海、千奇百怪的蒼鬆,構成了無窮無盡的神奇美景。因此黃山又有“人間仙境”之美譽。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看,黃山屬於中國東南丘陵的一部分,是長江水係和錢塘江水係在安徽省境內的分水嶺。黃山山脈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全山總麵積約1200平方千米,而黃山風景區則是這座山脈的核心,麵積為154平方千米。

大約在兩三億年前,黃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被稱作“古揚子海”的汪洋。後來,古揚子海不斷縮小,隨之出露的陸地被稱作“江南古陸”。大約在兩億多年前,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古揚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黃山一帶成了陸地。到了143億年前,地下深處熾熱的岩石向上升,並在距地麵3000~6000米處冷卻下來,形成了花崗岩岩體,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黃山胚胎。

高聳入雲的山峰距今五六千萬年前,這裏開始了又一次大規模的地殼運動,終於使隱伏的花崗岩岩體衝出地麵,形成了今天黃山的方圓布局。但是那時的黃山並不像今天這樣奇幻美麗,後來風、雨、雪、霜、流水等自然的力量才把堅硬的花崗岩琢磨出如今玲瓏剔透的模樣。

黃山迎客鬆黃山的美,是一種多層次、多側麵的綜合的自然山水之美。黃山風景集奇異深邃、雄偉險峰和神秘莫測於一身,極具審美價值。其中尤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景為人們所稱道,被冠名為“黃山四絕”。

“黃山鬆”享譽中外,素有“無石不鬆,無鬆不奇”的稱謂。黃山鬆多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崖石上。樹齡一般在數百年以上,少數甚至達上千年。這些名鬆古老蒼勁,奇形怪狀,有立有臥,有的俯仰斜插,有的剛毅挺拔,有的盤曲倒掛。為此,人們評出了十大名鬆:舒枝引客的迎客鬆、垂首送賓的送客鬆、展翼欲飛的鳳凰鬆,以及連理鬆、蒲團鬆、黑虎鬆、麒麟鬆、團結鬆、探海鬆、飛龍鬆。不論在山頂、山坡,還是山穀之中,黃山鬆到處可見,既奇且秀,美不勝收。

黃山層巒疊嶂,奇峰異石遍布全山,已有各種名稱者多達120處。怪石千姿百態,小者玲瓏剔透,造化精妙;大者石林聳峙,石筍羅列。著名的怪石有“鬆鼠跳天都”、“猴子觀海”等。黃山巧石之中更有兩種奇妙之處:一種是由於站在不同位置觀看,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景象,如在半山寺看天都峰側有一小峰如“金雞”,名為“金雞叫天門”,而到蟠龍坡上回頭再看,“金雞”卻變成了“五個老人”,成為“五老上天都”了。“喜鵲登梅”和“仙人指路”仙人指路也屬此類。另一種奇妙所在是巧石與奇鬆的美妙組合,構成令人稱絕的景觀,如北海的“夢筆生花”即是石之“筆”和鬆之“花”相結合而形成的。

黃山多雲海。每當雨過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穀中就霧起雲騰,鋪天蓋地而來,似海不是海,如煙不像煙,風來則氣象萬千,日出則五光十色,其波瀾壯闊之勢、變幻莫測之狀,蔚為壯觀。雲海使黃山靜中有動,姿態萬千,成為黃山優於其他名山的一大特色。黃山雲海分為五片,白鵝嶺以東稱東海,飛來峰以西稱西海,蓮花峰以南稱南海,獅子林以北稱北海,光明頂周圍稱天海。

黃山溫泉有三處:一在紫雲峰下,名“溫泉”;一在鬆穀庵南側,名“錫泉”;一在聖泉峰頂,名“聖泉”。前山“溫泉”水溫較高,一般保持在42℃左右,水質清澄,水味甘美。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沐浴,返老還童,由此聲譽大振,名揚四方,被稱為“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