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聳入雲的山峰(2)(2 / 3)

玉龍雪山從山腳河穀到峰頂具有中亞熱帶、溫帶至寒帶的垂直帶自然景觀。尤其東坡地勢相對平緩,植物帶狀分布特別明顯:海拔2400~2900米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雲南鬆林帶;海拔2700~3200米為硬葉常綠闊葉林帶;海拔3100~4200米為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帶,雲杉、紅杉、冷杉分帶明顯;海拔3700~4300米為高山杜鵲灌木叢草甸帶;海拔4300~5000米為高山荒漠植物帶,在石縫中零星生長著雪蓮花、綠絨蒿等植物;海拔5000米以上為無植物生長的山頂現代冰川積雪帶。這種完整的山地垂直帶係列是一般地區所不具備的,在科學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

雲豹在玉龍雪山的原始森林群落中,有麗江鐵杉、長苞冷杉、雲南榧木、紅豆杉等20餘種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林中擁有杜鵑花50多種、報春花60多種、蘭花70多種,是雲南省著名的園藝類觀賞植物的主要產地。山中還有天麻、烏頭、蟲草、貝母、三尖杉等800多種藥材;有滇金絲猴、雲豹、藏馬雞等59種珍稀動物;蝴蝶種類珍奇繁多,既有古北區和東洋區的蝴蝶資源,也有高山珍奇蝶類。

梅裏雪山

梅裏雪山位於雲南省德欽縣東10千米處,這裏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3座,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雲南省的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峰藏語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傳說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所以每年的秋末冬初,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的大批香客不惜千裏迢迢趕來朝拜,匍匐登山的場麵令人歎為觀止。

梅裏雪山屬於橫斷山脈,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西藏察隅縣交界處,距離昆明849千米。梅裏雪山屬於怒山山脈中段,處於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地區,它逶迤北來,連綿十三峰,座座晶瑩,峰峰壯麗。在這一地區有強烈的上升氣流與南下的大陸冷空氣相遇,變化成濃霧和大雪,並由此形成世界上罕見的低緯度、高海拔、季風性海洋性現代冰川。雨季時,冰川向山下延伸,冰舌直探2600米處的森林;旱季時,冰川消融強烈,又縮回到4000米以上的山腰。由於降水量大、溫度高,就使得該地冰川的運動速度遠遠超過一般海洋性冰川。劇烈的冰川運動,更加劇了對山體的切割,造就了令所有登山家聞之色變的懸冰川、暗冰縫、冰崩和雪崩。

由於垂直氣候明顯,梅裏雪山的氣候變幻無常,雪雨陰晴全在瞬息之間。梅裏雪山既有高原的壯麗,又有江南的秀美。藍天之下,潔白雄壯的雪山和湛藍柔美的湖泊,莽莽蒼蒼的林海和廣袤無垠的草原,無論在感覺上和色彩上,都給人帶來強烈的衝擊。

這裏植被茂密,物種豐富。在植被區劃上,屬於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類型,在有限的區域內,呈現出多個由熱帶向北寒帶過渡的植物分布帶譜。海拔2000~4000米左右,主要是由各種雲杉林構成的森林,森林的旁邊,有著延綿的高原草甸。夏季的草甸上,無數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滿山的杜鵑、格桑花爭奇鬥豔,競相怒放,猶如一塊被打翻了的調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構成的巨大綠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紅。

從德欽縣沿滇藏公路北上,東行至10千米處的飛來寺,但見瀾滄江對岸數百裏冰峰接踵,雪巒綿亙,勢如刀劈鏨斫,氣勢非凡。這便是聞名遐邇的雲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

卡瓦格博峰是藏傳佛教的朝拜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故在當地有“巴何洛登地”的稱號。卡瓦格博,藏語意為“白似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蓮花生教化,受居士戒、改邪歸正,從此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王麾下一員剽悍的神將,從此統領邊地、福蔭雪域。卡瓦格博的像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雄姿英發,這與雪山之神的高峻挺拔、英武粗獷的外貌特征是極其相似的。在西藏地區甚至有這樣的傳說:如果今生有幸登上布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雲層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