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府,董卓正在聽李儒念邸報。今天的邸標題為《木蘭辭》副標題則寫著——誰說女子不如男;摘要為:颯爽英姿手中槍,曙光初照演兵場。華夏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正文就是木蘭辭全文。
跟以往的邸報不同,這次報紙的字體居然是飛白體,蔡邕居然豁出他那張老臉,為自己的女兒站台說話……
董卓聽李儒念完,不由的歎了一口氣,當初他把皇甫嵩弄去鸞衛營,是想看他的笑話,不光是董卓,整個洛陽城的人都在等著看皇甫嵩的笑話。沒有想到的是,皇甫嵩的手段狠不算,運氣也好,在諸葛亮、展拓等人的協助下,昔日的軍妓營,如今已經變成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更是時尚之師……
自從蔡琰加入鸞衛營起,那一首木蘭詩與《為鸞衛營女兵題照》也隨之傳揚開來。
木蘭辭的格調雄勁,熱烈、樸質……與當下所流傳的那些歌賦辭藻華麗全不相同,帶著一種很粗野的美感。而且琅琅上口,很快的就傳遞開來。對於木蘭辭的出處,大家的說法也五花八門,有人認為是出自蔡邕之手,有人認為是出自諸葛亮之手,有人則認為是出自皇甫嵩之手,還有人認為是出自蔡琰自己,反正是眾說紛紜……
對木蘭辭的態度有人褒之,說這民謠用詞簡約,甚好;有貶之,認為詞句粗俗,特別是那開頭的唧唧複唧唧,更是不知所雲,不足以上大雅之堂,隻能是市井小調,且不夠華美。
不過那《為鸞衛營女兵題照》則得到了眾人的一致稱讚,這首詩那就是鸞衛營女兵的真實寫照,至於出處,大家一致認為是皇甫嵩所寫……
而董卓此刻的心情似乎不在這上麵。
“孝儒,如今這個皇甫嵩能鬧騰,但是他手下也就是一幫娘們,才一千多人,他們能折騰到哪裏去?關東那夥子人有沒有給孤鬧騰?”
“相國,如今那曹孟德在陳留招兵買馬,我看他是意圖不軌。”
“這個閹人之後,你一說他我就生氣,他生性就是個賊人,你說他居然去王司徒家偷那把七星寶刀來行刺我……算了,這個毛賊,我們就不去說他,量他也折騰不出什麼風浪出來……那韓馥現在有沒有把袁紹給盯緊了?”
“啟稟相國,那韓馥盯那袁紹盯得很緊……”
“嗯,這我就放心了……”
+++++++++++
曹操在陳留招兵買馬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冀州的渤海郡。袁紹聽到老朋友曹阿滿的消息相當興奮,也躍躍欲試。但袁紹目前的情況卻遠沒有曹操那樣順,也沒有他弟弟袁術那麼順。此時的袁紹別說招兵買馬,興兵討伐董卓,就連自己的人身自由都受到限製,袁紹形同被軟禁。
軟禁袁紹的就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冀州牧韓馥。
韓馥,字文節,潁川人。說起來韓馥也是當時的名士,早年跟袁紹家關係還很不一般,想當年在袁家幾個老爺子手下工作,也是袁家的老部下。
韓馥是個胸無大誌隻想過自己安穩日子的無用之人,像他這樣吃閑飯的所謂名士在當時也不算少,通俗地說就是個混子,如果是平常,這樣的人還能安安穩穩混到老,但碰上亂世就混不下去了,他必須選邊站。
韓馥這個官跟袁紹一樣,也是董卓給的,此時的大漢盛產名士的地方主要有潁川、南陽、汝南,董卓的選拔對象也主要是在這裏,其中,潁川是重點中的重點,董卓之所以重視潁川的名士,主要也是鄉土觀念,因為他老爸從前就在潁川做官,雖然他是在西北長大的,但卻是在潁川出生,同時董卓也在潁川做過幾天的官,所以這裏也算是他的第二故鄉,董卓提拔的潁川名士也最多。
所謂的潁川名士韓馥被分到了人口眾多,兵精糧足,猛將謀士如雲的好地方冀州。
韓馥比袁紹也沒早來幾天,也是新官上任,要說韓馥的運氣不但不錯而且還是非常的好,冀州在當時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州,隻不過韓馥的州牧是董卓給的,他有著那麼一點感恩的心裏,從內心深處也沒有想著跟董卓作對,隻想老婆孩子熱炕頭,沒有什麼大的誌氣。
韓馥想過安穩日子,但他知道袁紹這家夥可不是等閑之輩,而且韓馥很清楚,袁紹的聲望能力都在他之上,袁紹的到來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遠在洛陽的董卓威脅不到自己,能顛覆自己的就是眼前的這個小子,所以自從袁紹來到冀州,韓馥就對袁紹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派部下二十四小時監控袁紹的一舉一動。
袁紹自從離開洛陽,沒有一天不想起兵,其實,不僅僅是袁紹和曹操,那些被董卓提攜的名士們很多都有這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