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演習(1 / 3)

鸞衛營的中軍大帳外,回響一聲聲喊殺。天已大亮,皇甫嵩帶著諸葛亮和蔡琰,已經開始操練人馬。蔡琰已經提拔成為軍中司馬。

蔡琰就是蔡琰,她的一舉一動不但吸引著男子的眼球,對女子一樣有著巨大的示範作用,如今參加演練的那些女子們都留著齊耳短發,時尚這東西有時候很奇怪,以前被人看得很糟糕,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可以轉瞬間就大受追捧,成為一個潮流。

由於女子生理構造與體質特點的限製,鸞衛營的女兵不可能如同男兵們一樣演習一些高難度的戰陣之法。眼前鸞衛營這些嬌柔女子,自然無法和當年的那些悍勇的大漢猛士相提並論。於是皇甫嵩根據以往的經驗,又和蔡琰經過多日的商議,結合諸葛亮帶來的那些強弩,連弩,以及那些狗,還有他的眾多怪異的想法,又有展拓新送來的戰馬,在摸著石頭過河中,鸞衛營如今訓練得有模有樣……

鸞衛營不缺馬,展拓利用他的關係弄到了三百匹戰馬送進營中。

人道是:知恥而後勇!蔡琰由於騎術耽擱了行程,讓皇甫老爺子給割掉了頭發,自己也剪去了長發,現如今整個軍營上上下下,男男女女雖然都是短發,但是蔡琰內心還是深深的自責,這些都是因為自己而起,因此內心憋著一股子狠勁要好好的練習騎射。

“吹角,合演!”皇甫嵩一揚手,發令道:“魚鱗陣,演練開始!”

諸葛亮聽得眉頭大皺。後世有種說法,說古代這些陣型沒什麼大用,練點長矛兵,拉個方陣,就能橫掃一切雄兵猛將了。以前,他不知道那種說法對不對,但現在看來,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魚鱗陣就是多個小方陣組成的,而這些小方陣則是從原來的千人方陣中分割出來,獨立成形的。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幹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

前麵是由哪些男兵雙手舉著大櫓,也就是巨盾的盾牌手在前;弓弩手緊隨其後;然後是最擅長陣列而戰,手持矛戈的長兵;以及跟在最後,更利於纏鬥的刀盾甲兵。

鸞衛營的兵士陣列湧動而前,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速度,大有泰山壓頂之勢。

皇甫嵩滿意的點了點頭,又一揚手,發令道:“變陣,偃月陣!”

諸葛亮又是一皺眉,這個變陣,技術含量很大,更何況是在前進的途中變陣。

偃月陣。陣如其名,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處暗藏殺機,是一種攻守兼顧,最利於兵強將勇的軍隊發揮的陣型。

蔡琰的所在,就是月牙處,這裏的部隊是機動力最高,戰力也最強的“冷月鐵騎”。皇甫嵩給鸞衛營的騎兵戰隊取名為“冷月鐵騎”。

隨著鸞衛營士兵的推進,戰旗在空中飛舞,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傳令兵就象暴雨來臨前田野上的飛燕一般,在擺下的陣勢裏進進出出,忙忙碌碌。

“三百步……”將台上,有專門的觀測員,隔一段時間,就會向主將報告軍隊與標靶的距離。

“弩手出列!”蔡琰揚聲發令。

旗手將軍令傳出,前軍以旗號回應,隨即,盾陣開合,弩手手持強弩,小跑出列,在盾陣前列成了一條散兵線。

“二百步……”

“架弩!”

大黃弩的射程高達三百步,不過那是最大射程,想有效殺傷,須得進入二百步以內,想要破甲,至少也得在一百五十步之內。在諸葛亮改進前,這種利器的使用簡單,裝填則很麻煩,所以,弩手都是強壯有力的精銳,張弩也得用上全身的力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