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琴與書(3 / 3)

“主母中年喪子,對夫人不時的惡語相加,這是不對,不過蔡伯父,您是當朝的大儒,主母的心情,想必您能了解。”

“唉!”蔡邕長歎一口氣,他拿自己的這個寶貝女兒確實沒有辦法。自己四十大幾好不容易才生有這個獨生女,用當時的話說叫老年得女。更好不容易幫自己的寶貝女兒找到一個好人家,可是那個衛家的二公子偏偏是個短命鬼。這婆媳關係古往今來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學問再多也是沒有用。

“蔡伯父,這裏麵是夫人的書,聽二哥說這是嫂夫人出嫁時,您專門給她看的。”衛三說完從旁邊取出另外一個包裹交給蔡邕。

蔡邕一把搶過那包裹,滿臉通紅,似乎是激動,似乎是不好意思,想一想蔡邕一大把年齡還有什麼會不好意思呢?他很快的把包裹放到了身後,似乎怕別人發現什麼。

衛三並沒有留意蔡邕的表情,衛三其實中意自己的這個堂嫂,他的眼中隻有自己的二嫂,但是中意歸中意,喜歡歸喜歡,這個是他的大嫂,他根本開不了口,更別說什麼表白,蔡琰根本都不多看他一眼,所以他也就隻有偷偷的暗戀,做一個暗戀的花癡,一路偷偷的保護著蔡琰。

“蔡伯父,此琴與此書,夫人留在衛府,在二哥故去的時候,夫人曾要此琴與書陪葬,在家兄與我的萬般勸阻之下,才留的下來。如今夫人離開衛家,也曾知會在下,焚燒此琴書,用以祭奠二兄。此琴舉世皆知,我想這書必定也是當代珍奇之物。所以我就私自做主,留下此琴此書交予伯父。”

“真是難為你了……”蔡邕撫摸著那琴。

衛三見蔡邕收下了琴與書,起身告別,連夜他走了,回到了他的老家。

……

第二天,蔡邕要起身趕路。張闓等圍了上來,“蔡大家,你這就要走了,去哪裏呀?”

“我要去尋我的好友,王匡,王公節。聽說他來了琅琊。”

“蔡大家,你那好友是不是走路不大方便,前些日子他在我們此驛站留宿,如今去了陽都,蔡大家,我看你今天就別走了,等下陽都的人會送那兩頭茯苓酒糟豬過來。還有都陽的路難找,你進了都陽肯定迷路,那都陽的路都是按照奇門八卦布局,我等去了如果沒有人帶路,根本找不著路,那裏的道路一個月就變一次。蔡大家我看你還是在這裏多呆一天吧!”

蔡邕一看張闓說得煞有介事有點半信半疑。這個時候邊上的商家紛紛圍了過來。

他們不開口,就是旁邊站著。顧雍看著不對勁,暗中緊握劍。

就在此時,甄家的管事,就是砍斷蔡邕車轅的那位走上前,手拿絹帛,腆著臉道:“蔡大家,我們有緣相識一場,不知道能否賜幾個字?”

此語一出,周邊的人紛紛拿出絹帛,都圍上來求字。

當年,漢靈帝修太學,有工匠用掃白色塗料的笤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了啟發,創造了一種名為‘飛白書’的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乎是用枯筆書寫。蔡邕自己也非常自得,常以蔡飛白而自稱,久而久之,也就流傳開了。

商人為了討個吉利,在此地有機緣碰到蔡邕,當然想討到筆墨;哪怕是碰一鼻子灰,也得試上一下。

蔡邕由於昨天的經曆,心情比較好,於是給各個商人留下了他的筆墨,隻不過落款的時候蔡邕不肯留下自己的真名,而是寫下蔡飛白。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筆墨都沒有署上蔡邕的大名。

驛站中蔡琰的居住的房間,留下了一把琴,當然不是“焦尾琴”,是蔡琰昨天彈的那把琴,因為焦尾琴回來了,那把琴帶著也不方便,於是留了下來,同時還留下了蔡邕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