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蔡琰之合陰陽(1 / 2)

蔡邕在外頭忙著簽名。一時半會估計動不了身。

屋裏,蔡琰手裏拿著一個小包袱,猶豫地站著,那小包裹是父親轉交給她的。她先是把包袱打開,看了一下,覺得不妥,又把它抱在懷裏,想想不妥又放下,塞到枕頭下麵,核計核計還是不合適,又打開妝台,放進胭脂匣裏。斟酌一番又取出來,捧在手裏四處張望,竟是不知該把它放在哪兒才好了。蔡琰思來想去,最終掀開被褥,把它放到了被褥下麵,重新鋪平床榻,看看沒有什麼異狀,這才鬆了口氣。

蔡琰透過窗戶往外看了一下,父親還在給諸多的客商留下墨寶,於是她又從被褥下取出了那包裹,取出包裹裏的帛書,靠窗坐定,攤開帛書認真地看起來,那書名赫然是:《合陰陽》!

蔡邕藏書甚多,蔡琰經常翻閱家中的各種孤本、善本與珍本,可謂博覽群書,而此帛書是自己出嫁前父親專門作為嫁妝交給自己學習的,因為此書珍貴,它是帛書,而非竹簡。

蔡琰出嫁前,蔡邕曾經挑了一堆書給自己的女兒。那一摞摞的書簡堆得老高老高,蔡琰當時對著一堆書籍,愁眉不展,那些書全部是蔡邕為女兒精挑細選的,什麼《合陰陽》、《彭祖經》、《入內經》、《天下至道談》、《玄素女經》、《容成經》、《內寶經》等等……

這些統統都是講述男女和合之道的房|中術類書籍。

蔡邕是一個好父親,蔡琰14歲就要為人妻,當然要學習性知識。試想十四歲,天呀!年芳十四的才女,哪怕是才情再高,在那個方麵當然也是一個文盲,蔡邕於是從如山的藏書中翻出了這些保管完善的書讓蔡琰翻看,在這些書簡上蔡邕還標好了注釋。

對當年的蔡琰而言,她覺得既然要許配給衛仲道,行夫妻之道也是理所當然,而且一旦做了真正夫妻,就不怕再起事端。可是她又生怕自己對房事一無所知,令夫君對她不滿意,所以這方麵的知識必須要努力學習,認真的學習。

如今此書幾經輾轉,又送到了自己的手中,蔡琰看著帛書。她自幼記憶力逆天,裏麵的內容她早已能倒背如流。

“凡將合陰陽之方,握手,土棺陽,盾村房,抵夜旁,上灶綱,抵領鄉,盾拯匡,覆周環,下缺盆,過醴津,陵勃海,上常山,入玄門,禦交筋,上喝精神,乃能久視而與天地牟。交筋者,玄門中交脈也,不得操之,使體皆樂養……”

“什麼意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蔡琰又思索開了,剛過門時候,她隻記得夫君不停的咳嗽,嗽了很久,入玄門,入什麼玄門,不得操之,操什麼操?操琴?

“雖欲勿為,作相呴相抱,以恣戲道。戲道:一曰氣上麵熱,徐呴;二曰乳堅鼻汗,徐抱;三曰舌薄而滑,徐屯;四曰下液股濕,徐操;五曰嗌幹咽唾,徐撼,此謂五欲之征。征備乃上,上揕而勿內,以致其氣。氣至,深內而上撅之,以抒其熱,因複下反之,毋使其氣歇,而女乃大竭。然後熱十動,接十節,雜十修。接形已沒,遂氣宗門,乃觀八動,聽五音,察十已之征……”

“麵熱,……徐呴……徐抱……聽五音……”蔡琰在回憶,她的亡夫,一直是氣上麵熱,因為他不停的咳嗽,這個就是氣上,不氣上怎麼會有咳嗽,他的夫君一直是乳堅鼻汗,因為咳嗽個不停,當然鼻子上流著汗。而女乃大竭,額,她不停的要給夫君端痰盂,送藥,她能不大竭麼?聽五音,哪裏有五音,五音蔡琰最熟悉不過了,她聽到的就是不斷的咳嗽聲,沒完沒了的咳嗽聲。

“十已之征:一已而清涼出,再已而臭如燔骨,三已而燥,四已而膏,五已而薌,六已而滑,七已而,八已而脂,九已而膠,十已而腴,腴已複滑,清涼複出,是謂大卒。大卒之征,鼻汗唇白,手足皆作,尻不傅席,起而去,成死為薄。當此之時,中極氣張,精神入藏,乃生神明。……”這又是什麼意思?卒就是亡的意思,她看到了當時夫君的故去,是尻不傅席。夫君早死前早幾個月就開始咳血了。自己也有點咳嗽。夫君明理,叫自己不要常呆在衛家。夫君跟她說過,此病無法醫治會傳染。當時她也有點咳嗽,最近才好。

這種病其實是肺結核,好了以後是有鈣化的,哪怕是諸葛亮的前世也要六個月才能醫治好。幸好衛仲道明理懂事,叫蔡琰不要一味的靠近自己。如果蔡琰一直陪著衛仲道,此時蔡琰可能也是不停的咳嗽,說不定也是跟著衛仲道而去了。

蔡琰收好了帛書,算了,不去想那些《合陰陽》,她不懂,雖然裏麵的每個字她都能默寫出來,但是裏麵的內容她還是不懂,這個方麵她完全是文盲,如今蔡琰雖然為寡婦,小寡婦,可是依然是未經人事的女子。蔡琰來到了琴前,撥弄了一下琴弦,她是站著撥弄的,幸好父親不在,否則蔡邕又要說道,不坐不彈琴。

琴音傳出,很短,隻有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