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回到家,又去看了一下桑樹。諸葛亮家種的桑樹那個時期叫魯桑。
我國桑樹的栽培那要上溯到很久很久之前。不過對於穿越來說的諸葛亮他要麵臨的問題是,有一些蟲子在吃桑葉,當然不是他家養的蠶。而是一些害蟲,諸葛亮也不認識這些蟲子。
大家束手無策之時,有人提議又去拜淫祠裏的各路大神,諸葛亮斷然否決。
諸葛亮想起了啄木鳥,小學的課本都講過啄木鳥可是深林的醫生。諸葛亮叫人尋了半天也沒有抓到多少啄木鳥,貓頭鷹倒是發現了幾個。
無奈,諸葛亮想起了穿越前曾經的鄰居的同事的小舅子的發小的小姨子的兒子上學時候寫的一篇作文。作文上說他家養花發現了蚜蟲,那小孩用老爸抽煙剩下的煙灰,然後泡到水中當農藥給花噴了上去,最後蚜蟲就給藥死了。於是諸葛亮想到了草木灰,草木灰裏麵有碳酸鉀,也算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諸葛亮就叫人用這種水噴到桑樹葉子上。
此時正在噴農藥的佃農見到諸葛亮過來忙打招呼:“公子,您來了!”
“此法是否妥當。”
“公子,此法大妙!”
“此噴桶是否好使!”
“嗯,公子此噴桶,妙極!”
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回去看大姐諸葛蕙做出的素紗襌衣。
素紗襌衣,諸葛亮家的極品之作。為什麼說是極品之作,因為從桑葉,養蠶,蠶吐絲、抽絲剝繭,製成紗,再到衣服,有非常多的環節。隻有各個環節都做到極致才有那素紗襌衣。
第五先生曾經少有的文縐縐的跟諸葛亮講過:“素紗,白色縐紗。素沙者,今之白縳也。”
諸葛亮聽不懂。
第五先生繼續解釋道:“素沙,若今紗縠之帛也。”
諸葛亮還是不懂。
第五先生又解釋道:“素紗中單,中單以素紗為之。”
諸葛亮依然聽不懂。
第五先生鬱悶之極,長歎一聲:“娃娃,圍棋叫玄素,你可知曉?素紗乃白紗是也!”
這次諸葛亮懂了。
後來諸葛亮還知道襌衣其實是單衣的意思。
隻不過這個襌衣與普通的單衣大大的不同。襌衣又稱為蟬衣。所謂蟬衣指的是薄衣,指的是薄如蟬翼一樣的薄。
其實這個說法很誇張,誇張得難以置信,因為襌衣不可能那麼厚,怎麼能有蟬翼那麼厚呢,它比蟬翼至少要薄三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諸葛亮一直以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繚綾》中寫的:“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不過是一個藝術誇張,以為詩中那飄渺如霧般輕盈,晶瑩如水般剔透繚綾的描寫不過是詩人的虛幻想象。
直到親眼見到素紗襌衣,諸葛亮才知道白居易的描寫並非憑想象誇張而作,而是據實形象化的描寫。
諸葛亮知道,後世不可能有這種素紗襌衣,有人可能以為,後世的機器先進得多了,技術手段也多了,怎麼可能沒有這種素紗襌衣呢?
其實後世複原素紗襌衣,在款式上、顏色上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在重量上,在衣服薄的程度上則是不可能完成。
先來說說素紗、素紗襌衣很輕,並非因其織物素紗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紗料的旦數小。絲纖度細。絲織學上對織物的蠶絲纖度有一個專用計量單位,叫旦(全稱:旦尼兒)。旦數越小,則絲纖度越細。
諸葛亮家的素紗的旦數非常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