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技的進步,使許多能量被發掘出來,從而可以將爆炸能量轉換成電能。科技專家們研究開發出一種叫做“爆炸式發電”的新型發電技術。
所謂“爆發式發電技術”,就是利用電流在金屬筒內的“崩潰”爆炸產生的動能來發電。目前國際上研製中的爆發式發電裝置有兩種類型,一種叫“聚磁發電機”(MC);一種叫“電磁流體動力發電機”(MHD)。
“聚磁發電機”一般都由一個特種金屬筒和聯接電負載的同軸感應線圈組成。引爆前,先由特殊電容器向“MC”係統充電,當電流在回路中達到“頂峰”時,就像汽車發動機火花塞那樣,依靠超過一定數值的高壓電離空氣,而在金屬筒內發生強烈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使金屬筒和感應線圈之間產生高濃縮磁場。這樣,動能就被轉換為電磁能,從而可以發電。這種發電機威力極大,但爆發過程隻是一次性“發射”。因此,如何保證連續爆炸,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要真正進入實用化,尚需繼續鑽研。
“電磁流體動力發電機”的發電原理則與“MC”根本不同,它是利用爆炸力使等離子體在磁場中高速運動獲得電能。這種發電機一般體積比較小,雖然產生的能量也較小些,但它能夠高頻率地反複連續爆發,從而能使電流源源不斷地產生。
利用爆炸能量進行發電的設想,最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科學家提出來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從事實際的研究工作,而真正的開創者,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著名前蘇聯科學家薩科哈羅夫院士。早在1966年他就設計、實驗了聚磁式發電機,並得出試驗結果。此後,美國和前蘇聯之間才正式開始爭先恐後地展開了研究開發工作。到1972年,日本也加入了對這一高技術的基礎研究行列。
自1985年以來,日本國家工業化學研究室等一些科學機構和工業公司,進一步組織起來聯合研究開發這種新式發電技術。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這種發電很適用於特殊裝備上,因而計劃把它應用到一種新式火箭發射裝置上;並正著手研製一種依靠爆發式發電機提供能源的“電磁加速係統”。據說這個係統將會產生比有370萬個大氣壓的地心壓力還要大幾倍的推力。1990年以來,日本的研究工作已在幾個關鍵技術上有了新的突破。據專家們預測,這項高技術不久將會轉變為又一新型發電技術,使“爆炸”成為人們喜愛而不是懼怕的一種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