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餘水發電”,就是在已按原定設計建成的水電站大壩上再開孔鑽洞,利用多餘的水資源發電。日本的“一招鮮”,為充分利用水力資源開發水力發電又開辟了一條新路。
日本靜岡縣天龍川水電站,是在80年代修建的,它的水資源已為裝機容量分別為3.5萬千瓦和4.5萬千瓦的兩座水電站所利用。經過精確計算,認為尚有餘量可以利用。為進一步開發電力,80年代未,日本電源開發公司決定建造一座新的電站。原來的天龍川中遊秋葉水壩高為89米,專家們確定在67米高處,挖一個直徑6.5米、長21米的圓洞,從這個新洞瀉下的水最大流量每秒可達116立方米,利用這股強大的水流驅動設在20米高處的水輪發電機組,從而新建成了裝機容量為4.7萬千瓦的第三座水電站。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現代化的餘水發電站,按計劃於1991年夏季運行發電。
日本為這項工程投資共用去172億日元,比新建一座常規水電站要節省近一半資金。為開發這項新技術,專家們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關。其中最大的一項是在水壩上鑽洞,因為這樣對水壩強度會有影響,稍有不慎就有使水壩完全崩潰的危險!為此,專家們進行了精確的強度計算,采用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控製挖掘時產生的衝擊和振動的施工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