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常溫下不會爆炸、燃燒,但要超過一定溫度限度,就會分解出氫和氧氣來,這就有產生爆炸的危險。而在火力發電整個過程中,特別是在鍋爐中水被加熱變為蒸汽時,希望溫度越高越好,這樣就可以有較高的壓力推動渦輪機轉動,就是說水的溫度與發電效率直接相關。但也正是這個“界麵”不易控製而易於造成事故。
怎麼辦?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不冒風險、保安全。科學家們利用具有特殊熱物理特性的金屬鉀來代替水作為熱介質,就可以解決上述的矛盾。且可事半功倍,由此開發出一種“二元化發電”的新技術。
所謂“二元化發電”的具體技術過程是,首先把金屬鉀在鍋爐中由液態變為氣體,其最高溫度可達水蒸氣的1.5倍,再把這種特種氣體輸入特殊的汽輪機,之後再進入相當於常規火電站複水器的熱交換器,完成一次回路,即“一元回路”。這種熱交換器金屬鉀氣體又變成液體狀態,在這過程中同時實現二次回路蒸汽發生器的功能,最後推動發電機發電。
這套“史無前例”的技術路線實驗表明,同常規火力發電相比,二元化發電技術具有三大優點:一是發電效率提高一倍;二是燃料消耗量降低1/4;三是二氧化碳、氧化氮、硫磺、灰粉等有害物質排放量相應減少25%。可見,二元化發電新技術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潛力,是具有發展前途的一種先進技術。目前,這種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還沒有投入實用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