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使用過的農藥瓶農藥對防治病蟲害、提高糧食產量十分重要,但同時它又給環境帶來汙染。全世界年產農藥有數百萬噸,品種達1000種以上,常用的也有200多種。造成汙染的主要是有機氯、有機磷和有機氮農藥。
農藥主要通過消化道攝入飲食進入人體,也可以經由呼吸道和皮膚進入人體,從而引起人的急慢性中毒,危害人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影響人的免疫功能、生殖機能,還可以致畸形、致突變和致癌。
一般來說,短期內大量攝入農藥引起急性中毒,是由突發性事故造成的。而農藥在人體內的蓄積和對人的慢性毒害,則是由於人長期攝入的動物和植物食品中,早已富集了較高濃度的農藥。所以防止農藥對人體造成危害,首先要防止農藥排入環境,進入人食用的動植物體內。為此,應以安全、合理和適當的方式施用農藥,研製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並積極采用生物法防治病蟲害。
DDT的功過
汞和鎘等物質存在於自然界中,因為人把它們釋放出來,進入生物循環,最終危及人類自己。然而更具諷刺意義的是人類靠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本來自然界並不存在的物質,也反過來損害人類。
人們很熟悉的DDT,是1942年麵世的一種有機氯農藥。瑞士化學家保羅·米勒,因發明DDT而獲諾貝爾獎。
DDT的使用曾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福利。20世紀30年代初期,人們便發現DDT的殺蟲效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保密的軍事物資被軍事部門用來防治傳染疾病的害蟲。據報道:1943年,意大利的拿波裏被盟軍攻占。這年冬天,斑疹傷寒流行。後來用DDT噴灑士兵的衣服,把傳染疾病的虱子殺光,才使斑疹傷寒得到控製。DDT被用來殺滅傳播瘧疾,傷寒、黃熱病、腦炎等的蚊子、虱子等,對於控製這些傳染病的流行,增進人類的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後來DDT用來作為防治農作物害蟲的一種殺蟲劑被廣泛地使用,它控製了一係列毀滅性蟲害,對農業的高產穩產作出了貢獻。
20世紀50年代,一些鳥類學家開始懷疑DDT的“奇功”。他們發現一些鳥類正在莫名其妙地減少。鷹、遊隼等猛禽的雛鳥,好像一年少於一年。但一直到60年代,科學家們才查到了DDT危害鳥類的確鑿證據。原來某些種類的雌鳥體內如果有了一定量的DDT,就會產薄殼蛋,使胚胎很難正常發育,有一些鳥類的出生率因此幾乎降到零。
人們很快發現,DDT幾乎侵害了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的生命。它能引起大白鼠不孕,使魚的受精卵一孵化就死去,它造成家畜、家禽的中毒事故。甘美的母親乳汁中,發現了DDT的“魔影”。有的婦女由於體內DDT作怪,引起排卵受阻,不能生育。風行一時的DDT,今天已經被多數國家禁止使用。然而它的殘毒仍然在任何角落裏都可以找到。因為DDT不易分解,又比較容易擴散,如果長期使用,可以在施用地千裏之外的空氣裏、土壤和動物體內找到它的蹤跡。例如,人們並沒有到南極大陸去噴灑DDT,而從來未離開南極的企鵝,肥胖的身軀中也積累了DDT。北極熊的體內也查出了DDT。在靠近北極的格陵蘭冰區1500平方千米的地方,每年沉澱的DDT就達300噸。
在生物世界內部,DDT沿著食物鏈擴散到四麵八方。植物不可避免地吸收一部分DDT。動物也難免把植物體內和表麵的DDT吃入肚內。棲於水中的魚蝦、禽獸,直接從江海中吃進DDT。然而危害更深的是通過生物的富集作用,使DDT像生物體內汞的累積那樣,越積越多。當水中10億分之0.003的DDT被浮遊生物吸收,含量就會比原來富集1.3萬倍,小魚吞食浮遊生物,體內含量富集17萬倍,大魚吃小魚,富集到66萬倍,水鳥吃了大魚,富集到833萬倍,而人吃了被汙染的魚,體內含量就會富集到原來水中含量的1000萬倍以上。
除DDT外,還有一些農藥和有毒的物質同樣會通過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及人類。
水俁病事件
水俁市是日本南方一個風光秀麗、漁業興旺的濱海小城,它在九州的南部。20世紀50年代初期,這裏卻好像降臨了什麼妖魔,給這座小城帶來了一連串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