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動物界常有的“崩潰”現象,一些人口學家認為人類社會也很可能發生。某國人口調查局回執了一個“人口崩潰”曲線圖,表明在公元2050年左右會發生“人口崩潰”。原因是“嚴重饑荒、極度汙染、社會動亂,傳染病和慢性病引起的高死亡率,保衛和攫取資源的戰爭,極低的出生率和其他因素”。這當然是某種估計,但如果不致力於提高人口素質和生產力水平,節製生育,防止環境汙染和資源破壞,發生這樣的“人口崩潰”是完全可能的。
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環境汙染加劇
全球每年排放進入大氣層的氣體,CO2為57億噸,CH4約2億噸。排放有害金屬鋁200萬噸,砷7.8萬噸,汞1.1萬噸,鎘5500噸,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SO2的排放,誘發的酸雨的頻度在增加,麵積在擴大;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全球有8億人生活在空氣汙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汙染日趨嚴重,淡水匱乏使12億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億人口在沒有廢水處理設施下生活;水質汙染引發的疾病死亡率已成為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汙水、船舶廢物、石油和工業汙染、放射性廢物等大量湧入海洋,每年有200億噸汙染物從河流進入海洋,約500萬噸垃圾被拋進海洋,在入海口處數萬平方千米的臭氧層正在擴大。
森林銳減和物種滅絕
快要消失的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世界正發生著嚴重的危機。研究表明,在人類活動幹擾以前,全世界約有森林和林地60億公頃。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麵積減少到40億公頃,其中溫帶森林減少了32%~33%,熱帶森林減少了15%~20%。近30年來,世界森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減少速度明顯加快,平均每年減少800萬公頃。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億公頃減到1983年中0.71億公頃。非洲森林減少的更快,從1950年的9.01億公頃減至1983年的6.9億公頃。世界森林的不斷減少直接導致生物品種多樣化的消失和物種滅絕。據估計,地球上曾經有5億個物種,目前尚有500萬~1000萬個物種,其中占壓倒多數的是無脊椎動物和植物。一些專家推測,當前每年消失的物種已達數千種之多。森林銳減和生物物種的大量減少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森林植被的大量減少,大大改變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彙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係統中的循環遭到破壞,並迫使其從原有的平衡態向新的平衡態過渡,從而給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係統帶來巨大影響。
淡水資源短缺
靠雨水生活的人們據IIED提供的資料,1987年,全球約140億立方米的水量中,大約有4.2億立方米淡水,約占全球水量的3%,其中約77.2%被冷儲在冰蓋和冰川中,22.4%是地下水和土壤水,約0.4%為湖泊、沼澤和河水。由於水循環的結果,全球水量分布極不均勻。從作物需水量的角度出發,非洲中東和中亞大部分地區,美國西部,墨西哥西北部,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全部都是貧水區,其年蒸發量超過年降雨量。另一方麵,20世紀以來,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年用水量從1990年的約4000億立方米增加到1995年的3萬億立方米,增長了6.5倍。到2000年,全球淡水用量已達6萬億立方米。目前,世界上已有43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占全球陸地麵積的60%,約20億人用水緊張,10億人得不到良好的飲用水。
地球氣候變化
過去的世紀裏,全球表麵平均溫度上升了0.3℃~0.6℃,海平麵上升了10~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由工業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發表的評估報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費的格局不發生根本性變化,到21世紀中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560ppm,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5℃~4℃。
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自1985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麵積已達2400萬平方千米。現在在美國、加拿大、西歐、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層都開始變薄。在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實行控製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ODS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ODS相當穩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氣層中。在它們陸續升向平流層時,就會與那裏的臭氧層發生反應,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過20年,人類才能看到臭氧層恢複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