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選皇後(1 / 1)

又道:“選皇後是要重德不重色,不必隻看是否美貌,更要留意言行舉止種種要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相父府

曲曲折折的湖邊,繁茂的柳枝隨風輕輕飄蕩,一池翠綠的荷葉中,星星點點地藏著粉紅的花朵,嬌豔動人,嫩蕊凝珠,盈盈欲滴。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沁人心脾。

幕楓一攏紅衣,玄紋雲袖,席地而坐修長而優美的手指若行雲流水般舞弄著琴弦,沉醉在其中。

淩瑾著墨色的緞子衣袍,袍內露出銀色鏤空木槿花的鑲邊。腰係玉帶,和他頭上的羊脂玉發簪交相輝映。背手佇立在湖上的亭子裏悠然看著荷花。沉思許久道:“我有個疑問,相父可否為我解惑?”

幕楓知道他的話中的含義道:“王爺的意思……”

淩瑾欲言又止:“這個皇位本來就是我的。我一直不甘心也不想這麼沉默下去。”

幕楓冷靜道:“恕我直言。皇上治理天下井井有條而且深得民心。如今大漢繁榮昌盛百姓安樂。況且王爺在封地逍遙自在如此一世足願矣。”

淩瑾為難道:“可是時時有人來勸進,我不知如何是好。”

幕楓微微一笑道:“如今皇上根基穩固,王爺難道想逼宮?”

淩瑾脫口道:“誰說辦不到?橫了心就辦得到。”

幕楓凝眉道:“中國幾千年來,敖公是最為世人欽仰的先聖先賢;敖公和王爺一樣,在封地成就不朽功業,地位之高,遠勝後世帝王。還有個例子,秦皇傳位給孫子,兒子禮王不滿,篡位自立;即使他的政績不算壞,可篡位總是個洗不清的汙點,難逃史筆誅伐。要做敖公,還是禮王;要爭一時,還是爭千秋。以王爺的睿智,當知取舍。”

淩瑾思索著他的話。

甘泉宮裏衣香鬢影,鶯聲燕囀,人麵春花相映輝然。這般秀色怡人。六位皇後候選女子在此等候著皇上最後的遴選。

過了一會兒外麵響起黃門尖細的嗓音:“太後駕到、賢太妃、李太妃駕到。”

立時宮內肅然無聲。兩個黃門挑起簾子,隻聽得細密的腳步聲,環佩叮咚,香風陣陣。辛玉被宮婢擁簇下緩步而來坐在了正座,其餘太妃坐在下首。

一黃門稟報道:“啟稟太後,這六位就是經過禮部層層篩選的皇後人選。請太後最後定奪。”盛裝的幾位女子依序並排而站一齊叩首高呼:“給太後請安!給太妃請安。”

辛玉笑容可掬道:“快平身。皇上稍後就到。”逐一打量著眼前的六位女子不禁輕輕頷首。

黃門手捧冊子念到:“烏太尉之女烏羽寒見過太後。”

隨著話音落下,一個眉目清秀的女子踏了出來躬身行禮道:“奴婢恭請太後聖安!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南宮睦修郡主見過太後。”

“鍾司徒之女鍾靈見過太後。”

“上官大司馬之女上官盈見過太後。”……

這時允炆來到甘泉宮,箭步上前恭聲道:“兒子給太後請安!給各位太妃請安!”

幾位女子優雅的行禮問安。辛玉笑著囑咐道:“皇上,哀家的眼睛都花了。這幾位如花似玉的美人看著哪個都好。還是皇上自己做主吧。你看中哪個將如意賜給她。”

允炆點頭稱是,微微一笑。幾位太妃見他麵帶羞澀之情不禁掩扇輕笑。

允炆緩緩走在眾女麵前,身後黃門張和手捧朱紅托盤,盤裏放著漢白玉如意、兩個大紅攢金絲繡袋。眾女子垂眸緊張等待著。

允炆見前麵幾個女子皆是盛裝華飾,心中索然無味。來到最後一位女子麵前,不經意打量了一眼。見她一身淺綠色衣裙,裙角用銀線勾勒出幾朵梅花。淡雅處卻多了幾分出塵氣質。寬大裙幅逶迤身後,優雅華貴。墨玉般的青絲,簡單地綰個飛仙髻,幾枚飽滿圓潤的紅瑪瑙隨意點綴發間,美眸顧盼間華彩流溢,偶爾帶著一些憂鬱,給人可望不可即的感覺。紅唇間漾著清淡淺笑。

允炆愣了一下,讚道:“清水出芙蓉。你叫什麼名字?”

女子盈盈拜倒低首道:“臣女乃中書侍林培倫之女林惠平。”

允炆笑道:“你的父親身為中書侍想是你也熟讀詩書。既然如此你就以菊花為題成詩一首如何?”

林惠平微微垂頭略一思索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京城,滿城盡帶黃金甲。”“好大氣的詞。”允炆暗自點頭稱讚,手持如意緩緩遞向她。遞到一半時身後傳來辛玉威嚴的喝聲:“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