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中第一關過了鬼門關,便要踏上一條叫黃泉的必經之路,路的兩邊盛開著一種極其豔麗的花,這種花隻見花開不見綠葉,地球人稱它為彼岸花,這條路要走很久很久,到了路的盡頭便有一條叫忘川河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叫奈何橋的石橋,橋的對岸有一個叫望鄉台的土台,望鄉台邊有個叫孟婆亭的小亭子,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在那裏守候並遞給每個經過的路人一碗孟婆湯,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忘川河畔還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它記載了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過了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然後進入陰曹地府。
鬼門關。
相傳人去世後,先由陰間快捕黑白無常帶走三魂六魄,交由牛頭馬麵帶至鬼門關----是也就鬼國的必經關卡。諺雲:“鬼門關,十人去,九人還。”
鬼門關前有十六大鬼,傳說閻羅王專門挑選了一批惡鬼來此鎮山把關,他們對劣跡斑斑、惡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盤查得格外苛刻、嚴格,不使一個蒙混過關。生前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來到這裏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路引,這是人死後到鬼國報到的依據。路引長3尺,寬2尺,是用黃色的軟紙印做的,上書“為豐都天予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地府轉世升天”。同時,路引上麵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個印章。凡是人死後入殮或火化時燒掉它,就會隨靈魂來到地府。
黃泉路。
過了鬼門關,接下來就是一條長長的黃泉路。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因此,黃泉路可以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也可以單指這條名叫黃泉路的路。
在黃泉路上有火紅的彼岸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人的陽壽到了就會死,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過鬼門關,過了這一關人的魂魄就變成了鬼,另外,黃泉路上還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是那些陽壽未盡而非正常死亡的,他們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陰間,隻能再黃泉路上遊蕩,等待陽壽到了後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落。
三生石。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麵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
傳說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望鄉台。
望鄉台,也就是孟婆和石頭所在的土高台,是在橋以前的,而不是在橋之後。望鄉台又稱“思鄉嶺”,在這裏,可登台眺望陽世家中情況,於是這裏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盡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台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世上有一種藥叫“龍蜒草”,它能使垂死之人不死,但卻不能活人。
忘川河。
又名“三途河”,橫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河水呈血黃色,裏麵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麵。
當然,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或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他,他看不得你;千年之中,你看得他一遍又一遍的走過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雖盼他不喝孟婆湯,卻怕他受不得忘川河中的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後,若你心念不減,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尋找前生最愛的人。
孟婆湯。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孟婆一般在奈何橋頭發放孟婆湯,而不是橋上給人發湯的。每個人都要走過奈何橋,孟婆都要問是否喝碗孟婆湯,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