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奈何橋(1 / 2)

佛的世界,擁有來生,可以輪回!奈何橋,三生石,孟婆湯!多麼夢幻,多麼向往,又是多麼不真實!今生你我已然是錯過,我的一時貪戀錯過了今生的輪回!-

追溯來世!孟婆的一碗苦水,你已將我忘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你我約定,來世絕不再吞食那碗苦水!難奈,人單力薄,怎能抵抗,依舊將你忘卻!“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青石橋麵,五格台階,橋西為女,橋東為男,左陰右陽。“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約定。也許這一世的夫妻情緣,開始於斯,恩斷於此。

奈何橋下幾千丈,雲霧纏繞,等待來生是什麼道,誰也不知。來生的約定,隻是此生的一種後續,喝過了孟婆湯,已經把所有忘卻,來生的相見,隻是一種重新的開始。

奈何橋,奈何前世的離別,奈何今生的相見,無奈來世的重逢。

奈何橋此橋為界,開始新的一個輪回。

在那個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回反複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

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隻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塵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著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回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

從民間文化的層麵看來,橋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係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裏反複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

在中國民間信仰裏,“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

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梁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

在這個意義上,橋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

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托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升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

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

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

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

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

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

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後,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

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一心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