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生殖群形成以後,雌獸並不馬上與雄獸交配,因為它們都已經懷胎很久,即將分娩,所以要先做好“生兒育女”的準備,待生下幼仔一周以後,才開始與雄獸進行交配,受孕以後,到翌年的繁殖期到來時再度生產。雌獸在一個繁殖期內需要交配1~3次,一般是生產之後交配越早受精率就越高。每隻雌獸受孕之後就立即退出多雌群,由其他未經交配的雌獸陸續補充進來。在長達5~6周的繁殖期間,雄獸一直不下海活動,不吃不喝,每天交配多達30次,每次交配時間為15分鍾左右,雄獸依靠平時體內積累的脂肪來維持這一巨大消耗,一直到繁殖期結束。
雌獸每胎僅產1仔,幼仔隻需10分鍾左右即可產出,並不困難。剛出生的幼仔體長約為100厘米,體重約20千克,體毛為黑棕色,睜開眼睛就能活動,但需要雌獸耐心的照顧。雌獸行動時,總是用嘴叼著它一起走。雌獸的乳汁很濃,含脂量也很高,所以每1~2天以上哺乳一次,就能使幼仔得到足夠的營養,生長得也很快。雌獸產仔後5個星期便開始下海覓食魚類、烏賊等,每隔2~3天回來一次,有時竟長達9天。盡管繁殖地群體龐大,密密麻麻,吼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但雌獸和幼仔仍然能夠彼此辨別出來。雌獸返回棲息地後,首先是連聲高叫,召喚著自己的幼仔,幼仔一聽到母親的召喚,也會高聲答應,並急切地向雌獸叫聲的方向移動,雌獸也加快步伐向幼仔靠攏。當它們相聚之後,除了用聲音繼續交流和聯係外,還要輔以嗅覺,互相嗅對方身上的氣味,甚至鼻子對鼻子地親吻,當確認無疑後,雌獸才開始喂奶。不過,雌獸對不是自己的幼仔卻表現得殘酷無情,不但不會為之哺乳,而且還會用牙將其叼起來,拋向遠處。這種情況如果正巧被這個幼仔的母親發現,兩隻雌獸之間就會展開一場格鬥。幼仔不會遊泳,也不敢下水,到了5~6月份的時候才開始以小甲殼動物和小魚作補充食物,此後慢慢地學會到海裏去遊泳和捕食,3~5歲時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以上。
海象海象,顧名思義,即海中的大象。它身體龐大,皮厚而多皺,有稀疏而堅硬的體毛,眼小,視力欠佳,體長3~4米,重達1300千克左右,長著兩枚長長的牙。與陸地上肥頭大耳、長著長長的鼻子、四肢粗壯的大象不同的是,海象的四肢因適應水中生活已退化,不能像大象那樣步行於陸上,僅靠後鰭腳朝前彎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進。海象主要生活於北極海域,也可稱得上北極特產動物,但它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其蹤影。
在高緯度海洋裏,除了大鯨之外,海象可謂是最大的哺乳動物了,有人稱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19世紀,由於對海象肆意捕殺,海象遭滅頂之災,動物學界還曾經鄭重地宣布海象在地球上已絕跡了。也許由於逃過大捕殺劫難的幸存者具有5年翻一番的繁殖力,近百年來海象又昌盛起來。如離舊金山100千米的一個僅3平方千米的小島上,就生活著13萬隻的海象。
海象那巨大的身軀,古怪的相貌和奇特的生活習性,不僅使人們驚訝,也使科學家迷惑不解。它圓頭,短而闊的嘴巴,粗大的鼻子,上犬齒形成長達40~90厘米的獠牙,每隻獠牙達4千克以上。雄海象體長可達5米,重4噸。海象的後肢能向前屈,貼在腹下,使它在陸地時也能向前移動。海象性喜群居,數千頭簇擁在一起。夏季一來,它們便成群結隊遊到大陸和島嶼的岸邊,或者爬到大塊冰山上曬曬太陽。
海象的視覺差,兩眼眯得像缺乏活力的老頭子。它們愛睡懶覺,一生中大多時間是躺在冰上度過的,也能在水裏睡覺。平睡時,海象半個脊背露出水麵像座浮動小山丘,隨波起伏;直睡時,它們的頭、肩露在外麵,呼吸挺方便。海象為何能直睡呢?原來它的咽部有個氣囊,內充滿空氣時,使它像氣球般懸浮在水中。海象的嗅覺和聽覺十分靈敏,當它們在睡覺時,有一隻海象在四周巡邏放哨,遇有情況就發出公牛般的叫聲,把酣睡的海象叫醒,迅速逃竄。海象的軀體笨重,可是行動起來非常敏捷,能在波濤洶湧的嶙峋岩石間遊來遊去,還能橫渡幾百千米的海峽海象的皮下約有3寸厚的脂肪層,能耐寒保溫。海象在陸地上與海水中皮膚的顏色不一樣,因為在陸上血管受熱膨脹,呈棕紅色。在水中,血管冷縮,將血從皮下脂肪層擠出,以增強對海水的隔熱能力,因而呈白色。
特點在眾多的海洋動物中,海象是最出色的潛水能手。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潛遊20分鍾,潛水深度達500米,個別的海象,可潛入創紀錄的1500米的深水層,大大超過了一般軍用潛艇,後者至多可下潛300米。海象在潛入海底後,可在水下滯留2小時,一旦需要新鮮空氣,隻需3分鍾就能浮出水麵,而且無需減壓過程。
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驚人的潛水本領,主要得益於它體內極為豐富的血液。一頭體重2~4噸的海象,血液占整個體重的20%。而人類的血液,僅占體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於海象體內血液多,含氧量也多,在海洋中下潛的深度大、時間長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