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策略解開人際關係的結有時,不知怎麼的,人際關係就成了難解的結,那真是一段讓人難捱的時光啊!他人的抱怨、妒忌、敵對……這些都讓你苦惱不已。本章為你安排了許多絕妙的心理策略,引導你采用正確的方式去解開這些難解的結。相信有了它們的協助,你就能夠遊刃有餘地處理好這些讓你頭疼的人際交往難題。
1.“同理心”是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有效保證
在人際交往中,不少人因為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而不停地抱怨對方,而對方完全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不對。於是,兩個人越吵越厲害,吵得驚天動地,最後把“情誼”吵成了“恨意”,自此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其實,隻要我們把自己擺在對方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體驗、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注意形成彼此之間的共同感受,就不會再處處挑剔對方,抱怨、責怪、嘲笑、譏諷也會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讚賞、鼓勵、諒解和互相扶持的、和諧美滿的人際關係。
上海女孩小墨與湖南女孩小丁本來是感情很好的朋友。後來,兩個人更是搬到一個屋簷下,當起了室友。兩個人在很多方麵都相處得非常融洽,但總是因為“吃菜問題”鬧矛盾。小墨做菜要放糖,因為上海人愛吃甜食;小丁做菜喜歡放辣椒,因為湖南人嗜辣如命。吵來吵去,兩個人的友誼出現裂痕,最終都視對方為老死不相往來的對象。
後來,小墨結了婚。婚後小墨開始犯難了。因為她的丈夫祖籍四川,與小丁一樣是個“吃辣大王”。與小丁之間的不愉快經曆讓她記憶猶新,經過深思熟慮,小墨終於想出一招妙計。婚後第一餐,她就搶著買菜燒菜,每樣菜裏都放了辣椒,四川丈夫吃得津津有味。可是,當他看到小墨被辣得滿頭大汗時,吃驚地問道:“你既然不愛吃辣椒,菜裏為什麼還要放這麼多辣椒呢?”小墨聽罷,心中甜絲絲的,笑道:“因為你愛吃辣椒啊!”丈夫非常感動。第二天,換成小墨的丈夫搶著買菜做菜,他在每樣菜裏都加了糖。小墨一吃,挺對胃口的,就問丈夫:“你不愛吃甜的,為什麼每樣菜都放糖呢?”丈夫詭秘地一笑:“我是向你學習,處處替對方著想啊!”小墨聽後,心裏別提有多美了。
她暗想,要是當年與小丁住在一起時也能像如今這樣“換位思考”,也不至於失去一個好朋友了。
以“同理心”試著換位思考,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對方,才能彼此尊重和體諒,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心理學家將同理心分為初級同理心和高級同理心。初級同理心的反應是能夠理智地理解別人的行為,在與他人接觸中,不排斥、也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高級同理心則是指個體不僅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能感受這個事件給他人帶來的內心體驗,使自己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所表達的是一種理解、接納、平等、關愛與尊重。
通常,一個具有同理心的人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會產生一種關心和了解的心理趨向,當自己與他人在認識上出現了分歧時,能夠真誠地尊重對方並容忍這種差異;當自己與他人在行為上出現磨擦時,能善意地理解對方,並分擔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心理負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惟有具有“同理心”,才能成為真正的社交大贏家。不過,要做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並不是那麼容易,真需要好好用心實踐才行,特別要注意的是:同理心的過程是“將你心換我心”,把自已當成“當事人”,而不單單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
2.不做單飛的雁,適當從眾
人同大雁一樣都是群居型動物。隻有“合群”的大雁才能順利地達到理想中的目的地,掉隊的大雁總是形影相吊,而且境遇悲慘,大多數情況下不可能飛得很高很遠。人生也是一樣,要使自己融入周圍的社交環境中,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莎莎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連續更換了4次工作,無奈中,她隻好去求助一位職業谘詢師。
“第一家單位的老板太苛刻,脾氣太壞,我忍受不了他那張嚴肅的臉,結果我一氣之下就走了!”莎莎不無遺憾地說,“不過那裏的員工還不錯。”
職業谘詢師問:“第二家呢?”
“哦,我是一個相對安靜的人,不喜歡吵鬧的環境。我上了一周的班,就發現那個部門的人太活躍了,我受不了他們的笑聲……”
谘詢師笑了一下,問:“第三家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