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趕跑了劉璋,成為張裕的主子,終於找了個借口把張裕殺了。
張裕口無遮攔、說話沒有分寸,最終丟掉了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見,“慎言”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們想在社交場合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犯無心傷人的錯誤,避免自己的一句閑話引起強烈的“瀑布心理效應”。對此,我們可以從兩方麵來努力。
(1)說話要有所避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禁忌,這些禁忌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雷區”,往往是誰踩就炸誰。因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所避諱,這是對他人的尊重,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一般來說,以下這些內容是不能碰的:
①隱私。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隱私都是不宜多說的。固然,適當地說自己的隱私,可以拉近彼此距離,但過了頭就會引起對方反感,認為你是個沒有分寸的人;而別人的隱私更是碰不得,既然是隱私當然要隱秘。
②他人的痛處,一般來說,他人的痛處包括醜陋之點、失意之處、痛悔之事三方麵。對於對方來說,這些都是諱莫如深的,一旦聽到有人提及相似的情況,就會有如芒刺在背般的痛苦。這樣,對方就會對讓他感到不快的你產生反感。
③有爭議的話題。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很容易引起彼此在觀點上的對立,進而給彼此的交往帶來不良影響。
④對他人的評價。那些對人的負麵評價很容易傳到被評價者的耳朵裏,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背後說自己壞話的人;即使評價是正麵的,也很可能會在傳播過程中走了樣,給被評價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為彼此的人際交往留下陰影。
(2)避開了“雷區”,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如何拿捏好分寸,讓我們徹底從“瀑布效應”的包圍圈中解脫出來。要想說話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思想修養外,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要誇大或忽視客觀事實,這樣才能贏得人心,給人以可以信任的印象。
②要認清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說。比如,作為晚輩,就不能對長輩輕言批評。
③控製自己的情緒。在社交場合,溫文爾雅的待人接物方式是普遍被認可的。情緒失控、過於興奮或過於憤怒都是不好的。過於興奮會口出妄言,過於憤怒會口不擇言、傷害他人。
④注意語言的民族和地域差異。由於不同民族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異,某些民族和地區的人有其特有的禁忌,因此,要注意這種差異,千萬不要因一時不察而得罪了對方。
⑤善意很重要。所謂善意,就是與人為善。切記,說話的目的是向對方傳遞信息,以期在彼此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是惹是生非。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慎言”、“善言”,千萬不要落入“瀑布效應”的誤區,這樣才能讓交往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進而使彼此感情升溫。
8.有了壞消息該如何傳達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碰到不得不向他人傳遞一些壞消息的時候。這時,一旦傳遞不好,難免會被對方遷怒。那麼,應該怎樣才能使自己免於陷入這種人際困境之中呢?
其實,隻要用對了傳達的方式,不管傳遞什麼噩耗,都不會使你被人遷怒。
聽到某信息之後,對方會作何理解,產生何種感受,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言行反應,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傳遞過程中你所使用的語言。要知道,語言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
優秀的推銷員往往會請求你“批準這份文件”,而不會說“簽合同”,因為他們知道“簽合同”的說法會加重人的心理負擔,讓人謹慎,而“批準這份文件”不但有恭維的意味,而且能讓人將簽署文件看成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進而很容易簽上自己的大名。
還有,那些政客們也深深懂得和明白言語對人的態度、行為的影響力有多麼巨大,因此,他們將“戰爭”稱作“軍事行動”,將“百姓的財產被摧毀”稱作“附帶的損失”,將“死亡”說成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