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與朋友相處的心理策略(1)(2 / 3)

(5)關心失意者。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不好的時候,若對失意者避而遠之,那麼,無論你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都隻會讓其他人認為你是個勢利小人、不可靠。相反,如果能夠關心一些失意的朋友、下屬或同事,設法誘導對方吐露心中的不快並且給予幫助,你就會被認為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6)衣著表誠意。穿戴整齊,除了能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外,也是誠意的表示。別人認為你有誠意,才可能信任你。

(7)善待配角。別以為善待主角就可以了,至於配角,忽略不計。事實上,對待無關痛癢的配角的態度往往更能顯示一個人的品性,人們也習慣從中判定其是否值得信賴。因此,善待配角一樣很重要。

(8)學會沉默。要想別人相信你,先要自己相信自己。喧嘩恰好是缺乏自信的表現,隻有“半桶水才會響叮當”。因此,有的時候“沉默是金”。

(9)注意自己的細節動作。心理學家指出:雙臂環抱胸前或者疊起雙腿的人,是缺乏安全感、自我保護、抗拒對方的一種表現。許多小動作,如拗手指、弄頭發、搔癢等,都會破壞信任感的建立。因此,如果我們把握不好什麼小動作不能做、什麼小動作可有可無、什麼小動作能起推動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做任何小動作。

(10)不要過分標榜自我。過分標榜自我、突出個人形象,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自私,這是非常惹人反感的。

總地來說,開誠布公是人際交往的一條法則。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無所隱瞞地、坦誠地和自己交往。如果你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友誼,就一定要在這方麵做足工夫。

2.讓朋友越來越近的心理技巧

正所謂“人情賣給熟麵孔”,在人際交往中,怎樣從陌生人變成熟人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麵對陌生人,隻要能打開突破口,與對方拉上關係,就要毫不放鬆,接二連三地跟上去,你來我往,雙方的關係自然就近了,這就是交往的秘訣。社會學家指出,想與陌生人拉關係、套近乎,隻要掌握了如下這些技巧,就會無往而不利。

(1)製造機會拉近彼此的身體距離。生活中,那些銷售精英們一般都很善此道。比如,顧客在百貨公司買襯衫或領帶時,店員總是會說:“我幫你整理一下吧!”然後,借著整理衣物的機會,讓彼此的身體靠近,有時甚至會接近到隻有情侶之間才可能的距離,在不知不覺中就減弱了對方的防禦心理,拉近了心理距離。

出於動物的本能,人都有一種防禦意識,自己身體四周的一定範圍內是陌生人的禁區,通常情況下,隻允許親近的人進入。久而久之,就會有一種錯覺:隻要能夠進入這個範圍內的人都是無害的,換言之,人們承認與進入這個範圍的人關係親近。

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能夠顯示彼此關係的親疏遠近。比如,手能放在彼此肩膀的往往是情侶。那麼,即使是陌生人,當對方借機會把手放在你肩膀上時,心理距離也會一下子縮短。推銷員就常用這種方法,他們經常一邊談話,一邊很自然地移動位置,離顧客近一些,讓彼此親一點。

由此可見,製造自然接近對方的機會,是快速拉近彼此距離的法門。

(2)與初次見麵的人打交道,談話時應該選擇在對方旁邊的位置。不可否認,和初次見麵的人麵對麵、眼睛看著眼睛地談話,是一件讓人感覺很不爽的事情。而如果站在對方旁邊,就可以避免兩人視線相遇造成的緊張感,從而保證交流能夠順利進行。

此外,人的潛意識認為:麵對麵的陌生人往往是對手,站在旁邊的則是同道中人。因此,與人交談時選擇對方旁邊的位置能夠有效地增加親近感。

(3)有事沒事,多見麵,文火加熱彼此間的關係。有這樣一個問題:有兩個人,一個與你同住一個小區,經常會碰麵,彼此打個招呼;一個是你在酒吧新認識的,你們在一起喝了一夜酒。恰好,兩個人與你相處的時間總長是一樣的,你會覺得誰比較可信賴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

麵對一個新認識的朋友,一次交往時間過長、談得過多過深,這並不利於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就像人喜歡吃一樣東西,但如果一次吃得過多,也會膩的。而且,這樣的行為容易讓對方認為你輕浮、不穩重,是“自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