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相處的心理策略不少人都感歎過“相愛容易,相處難”。其實,不僅僅是戀人之間會有這樣的困擾,朋友之間也同樣會有這樣的困擾。相識的確容易,然而要讓彼此之間的情誼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掌握一些心理技巧,避開一些心理誤區,才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順利。
1.如何贏得他人的信任
心理學家指出,在人際交往中,他人對你的信任度取決於你自身的透明度。從某種程度上說,高透明度的人際交往模式是人類追求的人際關係的一種“超我境界”。那麼,為什麼透明度越高信任度越高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超我”的心理學概念。
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成了一個人的人格。其中的“本我”是原始的自己,“本我”所遵循的唯一原則就是快樂,它按照自己的欲望和衝動隨心所欲地行事,它存在於無意識層麵,一般不容易被個人察覺到。
“自我”是真實的自己,遵循“現實”的原則,介於“本我”和“超我”之間,試圖在個人的欲望與現實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其言行都是經過理性思考的,雖然是出於自己的欲望,但也是被社會所允許的。
“超我”是完全合乎社會道德規範的、如同聖人一般的、超現實的自己,其遵循的原則是道德。
比如說,你和朋友一起吃飯,嘴裏正含著米飯,卻忽然很想打個噴嚏。這時,如果你不管嘴中的米飯是否會因為打噴嚏而噴到他人身上而無所顧忌地將噴嚏打出來,那麼你所遵循的就是“本我”的快樂原則,是“本我”在起作用。如果你為了不將米飯噴到別人身上,寧肯自己難受也要忍住,你所遵循的就是“超我”的道德原則,是“超我”在支配你的言行。然後,你離座,到洗手間處理問題,你在欲望和現實之間找到了平衡,則是“自我”在起作用。
由此可見,當人處於“超我”狀態的時候,往往是最讓人覺得安全的,他一定不會去傷害別人;當人處於“本我”狀態的時候,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為他很有可能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犧牲他人的快樂。
在人際交往中,“本我”要求你將自己全部保留起來,以免被他人所傷害,同時,還驅使你去探知別人的一切,以獲得某種有利地位。“超我”則要求你絕對坦誠地和他人進行交往,應該沒有絲毫的保留。當你提高自己透明度的時候,對方的潛意識會知道是“超我”在支配你的言行,你是安全無害的;同時你也願意犧牲自己去滿足別人。這樣,對方自然能夠信任你。並且,你的透明度越高,“超我”狀態越純粹,對方對你就越信任。
同理,你可以通過讓對方意識到你是受“超我”支配的來贏得對方的信任。走入人際交往中的“超我”境界,能夠讓你最大限度地贏得他人的信任。換言之,你必須具備相當的道德修養才能夠讓他人信任你。具體地說,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打造自己值得信賴的形象:
(1)複述對方的要求。當別人對自己說話時,不要毫無反應,也不要隻以點頭表示。在對方提出要求時,要簡略地複述一次;在對方說話時,以聲音表示自己在專心聆聽,比如“噢,是嗎”、“嗯”、“對”等。這樣,對方感覺到被尊重,會說得更起勁,同時也會不自覺地對你產生信賴。
(2)以退為進,用堅定的語氣請求。有的人想要別人聽從自己的話時,會不自覺地采用命令式語氣,這並不是一個好習慣。同輩之間不宜,即使是長輩對晚輩,命令式語氣也會因為激發對方的反叛心理而收不到效果。
直截了當不如以退為進。用堅定的語氣說“請容許我說”、“不妨聽聽我的意見”或“我有另一種建議”等,這樣能消除對方的警戒心,體現你的謙虛和自信,進而讓他人信賴你。
(3)表現堅強。有兩個人,一個整天垂頭喪氣,動輒大呼辛苦、抱怨生活,一點點小病輕傷都弄得像要“陣亡”了一般;另一個人總是默默地把事情做好,不怕苦、不避累,即使事情出了問題,他的第一反應也是分析情況、竭力挽救,而非怨天尤人。麵對這兩個人,你會把自己的事情交給誰去辦呢?相信,如果不是以把事情辦砸為目標的,都會選擇後者。
是的,隻有表現得堅強才能夠讓別人對我們信任。
(4)不輕率許諾。輕率許諾會顯得虛浮、不踏實,讓人覺得不可靠。比如:一個人幾乎每天都說:“我決定從此刻開始不碰香煙了。”然而,事實是這句話的效用隻限於5分鍾以內。這雖然是生活中極小的事情,但是信心是點滴累積的,從無數小事上,別人可判斷你的為人。隨便打破自己的諾言,會影響別人對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