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讓他人聽從你指示的心理策略(1)(2 / 3)

從效果上看,“危言聳聽”能夠使對方冷靜而全麵地考慮問題,避免對方因心血來潮或馬虎大意而產生魯莽、輕率的行為。比如,當教師想要說服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不要在學業上對子女施加重大壓力、不要因為子女成績不佳而嗬叱責罵子女的時候,除了用“榜上無名、腳下有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等諸如此類的道理開導外,還可以把家長的不當做法有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明確地提出來。教師可以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遠比我們所想象的要差,即使是這種處於關愛下的嚴厲也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精神的崩潰。前不久報紙上就報道了一個考生因考試沒有達到父母要求而不敢回家,最後跳樓輕生的例子。這可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啊!”這樣就能夠在心理上震懾對方,讓對方充分意識到不遵循教師的指示會產生怎樣的後果,進而冷靜地檢討自己的做法,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危言聳聽,往往能夠帶給人極大的心理震撼,但即使是危言聳聽也必須有理有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采用這種方式成功地說服了一個原本決心自殺的女性。他是這樣說的:

“活著對你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樂趣,你對生命也不再有任何留戀,對死亡也不再有任何畏懼,因而你選擇了自殺。”

他直截了當的開場白充滿對對方的體諒與同情,言中了對方的心中所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對方的共鳴,為後麵的說服打下了基礎。

接著,這位心理學家說:“可是,你以為你一定能殺死自己嗎?自殺同樣存在失敗的可能。有一位25歲的青年嚐試用電擊來自殺,結果他失敗了,他仍然活著,不過他失去了兩條胳膊。”

“也許,你可以選擇成功率高一些的方式,那麼跳樓怎麼樣?這方麵也許約翰能給你些建議,因為他做過這樣的事情。別看他拄著拐杖、步履維艱、好像腦子受損的樣子,其實他記得自己跳樓之前是怎樣的,他一直都很懷念那個聰明和富有幽默感的自己。”

“或者你還可以選一種成功率比較高、即使不成功危害也比較小的方式,也許吃安眠藥很值得考慮。可是,看看這個12歲的孩子,他因此而得了嚴重的肝病,他以後會像許多肝病患者一樣在全身慢慢變黃中死去,而且這個過程實在太痛苦了!”

“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即使是對準腦袋開槍也有失敗的時候,我就認識一個這樣的人,被死神拒絕後,他整個左邊的身子都失去了知覺。”

“好吧,即使你幸運地成功了,那麼你想過誰從地板上擦去你的血跡?誰把你腫脹的屍體從河裏撈起來?誰為你整理遺容?你的媽媽?你的兒子?你知道,這樣的事情,如果不是愛著你的人,是不會願意去做的。”

“我還不得不告訴你的是,從心理學上來說,自殺是一種傳染病。你那個可愛的兒子很可能因為你的自殺,在若幹年後走上同樣的道路。難道這是你想看見的嗎?”

“仔細想想,自殺真地有很多不妥之處。不是嗎?也許你可以找到一種比死亡更妥當的處理方式,打一個電話、找找朋友、看看醫生,或者去叫警察,總有人能幫得上你的忙……”

就這樣,這位心理醫生通過列舉一係列悲慘的事例,讓對方對死亡產生了恐懼,從而引導對方打消了自殺的念頭。雖然他說的一切聽起來都那麼匪夷所思,但是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危言聳聽,能夠在將對方徹底震撼以後,使對方更加信服你的建議。

人心,是世上最複雜的東西。當你的溫言軟語、好言勸說都失去效用的時候,給對方以當頭棒喝往往能帶來轉折性的效果。

當對方拒絕接受你的指示,不服從你的安排的時候,無論你怎樣說對方都聽不進去的時候,不妨“危言聳聽”一下,在心理上震懾對方,等對方在這種震懾中恢複理智和冷靜以後,再循循善誘地給對方講道理。很多時候,你都需要這樣做才能讓對方聽從你的指示。

然而,“危言聳聽”是不可濫用的。一般來說,隻有當事情具有現實緊迫性的時候才能使用。這一點需要切記,否則就難免給人以驚世駭俗和嘩眾取寵的印象,從而使對方更加不聽從你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