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讓他人心悅誠服的心理策略(2)(2 / 3)

一般人聽到這種言論的時候,盡管會理智地告訴自己,“凡事不能這樣簡單地斷定”,但又會懷有一種“萬一他說的是真的呢?不然他怎麼這麼肯定呢”的僥幸而繼續聽下去,也就等於給了對方繼續說服自己的機會,而從對方那裏獲取的信息越多,被說服的可能性就越大。

與那些不確定的信息相比,利用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表達出來的確定性信息所體現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要強得多。

回想一下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各大媒體的宣傳,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使用了“全壞”、“全滅”、“全燒”之類的斷定性的語言,給人以強烈的心理震撼,進而說服人們捐款。而那些“部分地區崩壞”、“部分人員傷亡”之類的語言,在給人心理造成影響的強烈程度和信息確切度方麵都大不如確定性的語言。

一位老師對一個心理素質比較差的考生說一句:“你絕對沒問題的,一定能夠考好。加油!”這種斷定性的語言往往能夠有效地消除對方心裏的不安,給予對方勇氣,從而使學生發揮正常的水平而通過考試。相反,如果老師說:“你應該能夠考好吧,即使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請加油吧!”這樣,不但不能說服對方、使對方充滿自信,而且有可能使對方產生“老師都這樣說了,看來,我真的是考不好了……”的疑慮,進而加重心理負擔,導致考試失敗。

由此可見,利用斷定性的語言向對方傳遞信息,往往能夠征服對方的潛意識,進而在不知不覺中說服對方。因此,當你想要說服他人的時候,不妨適當地運用一些確定性的詞語,即使是不確定的信息,也要用斷定性的語言來傳達。

6.用對方的心理定勢說服對方

世界著名的心理催眠專家米爾傾·埃米爾鬆在對人進行催眠的時候,常準備很多對方肯定會回答為“是”的問題,然後依次問對方這些問題,通過讓對方不斷地回答“是”,人為地讓對方形成一種對任何問題都回答“是”的心理定勢,進而達到心理催眠的效果。

在心理學上有個非常著名的原理叫做“刻板印象原理”,指的是,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所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趨勢會影響他隨後的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即一個人在其已有經驗的影響下,心理上通常會對某一特定活動處於一種準備的狀態,從而使其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帶有一定的傾向性與專注性。

刻板印象原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關於“刻板印象”的實驗:

心理學家把同一張照片出示給參加實驗的兩組大學生看。不過,心理學家事先告訴第一組的學生:照片上的人是一個怙惡不悛的罪犯;告訴第二組的學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最後,心理學家讓這兩組學生分別用文字來對照片上這個人的相貌進行描述。結果,第一組學生描述道:此人深陷的雙眼表明其內心充滿了仇恨,突出的下巴昭示著他沿著犯罪的道路越走越遠的內心……第二組學生描述道:此人深陷的雙眸表明其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求知的道路上不畏艱難險阻的意誌……

同一個人,之所以會得到如此截然不同的評價,僅僅是因為評價者之前得到的關於此人身份的提示有區別,一開始產生了反感,後來就很難認同;一開始認同,往往就會一直認同。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能夠巧妙利用人的心理定勢,就可以非常簡單地讓他人點頭稱“是”,對你心悅誠服。

“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

“是啊!”

“夫人和孩子也都好吧?”

“是的,很好。”

“今年是你的本命年吧?”

“是的,我屬鼠。”

……

讓對方不斷地同意你的意見,製造對方“同意”的心理定勢,最後,引入正題,對方往往也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