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讓他人心悅誠服的心理策略(1)(2 / 3)

一問之下,幾乎所有人都低著頭不敢作答,隻有韓信波瀾不驚地回答道:“以微臣看來,陛下至多能統領10萬士兵而已。”高祖一聽便愣住了,完全不相信自己竟然比不上一個將軍,對韓信的話產生了懷疑。

麵對劉邦一臉震驚的表情,韓信仍是一派平靜地接著說道:“陛下是統將之才,而非統兵之才。”

就這樣,韓信采用兩麵說服法使劉邦信服了他的話。試想,如果韓信隻是說劉邦統兵不如那位將軍,那麼劉邦必定會因為這個說法否定了他的自我而排斥這種意見;而如果韓信因為劉邦是皇帝就一味地抬高他,也勢必很難取信於劉邦,劉邦會認為他是阿諛奉承之流。惟有采用又肯定又否定的說法,才能讓劉邦信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兩麵說服法有效與否是要看對象的,也就是說,兩麵說服法對於知識水平較高的人更為有效;而對於知識水平較低的人而言,他們更傾向於接受片麵的說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情報教育部為了說服士兵參戰,特意準備了兩套廣播劇本,一套說得比較片麵,另一套則是采用了兩麵說服法。

通過調查統計發現:高中以下學曆的士兵,接受片麵說服法的比接受兩麵說服法的多15%;而高中以上學曆的士兵,接受兩麵說服法的比接受片麵說服法的多14%。由此可見,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就越不容易被片麵說服法說服。要想說服他們,采用兩麵說服法更加容易奏效。

另外一個能讓對方信服你的方法,就是讓對方覺得有利可圖。

舉個例子:乘公交車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擠在門邊的位置,這給上下車的人帶來很多不便。如果司機說:“請大家往車廂中部走,這樣對每個人都會更加方便。”那麼,通常絕大多數人都是無動於衷的,根本不相信司機說的話,他們會想:“有什麼方便,我怎麼看不出來?”但是,如果司機說:“請大家往車廂中部走,裏麵還有空位。”那麼,大多數乘客就都會相信,下意識地往裏麵走,去尋找空座位。

總之,當人覺得有利可圖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相信對方的話,這是由人趨利避害的本性所決定的。總之,當他人聽了你的話,感覺自己能夠有利可圖的時候,他的潛意識就會驅使他相信你的話,除非他找到確鑿的證據證實你說的是假的。在此之前,對方多半都會傾向於相信你。

3.溝通是說服他人的有效途徑

說服,就是說服他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並且激勵他們給出你想要的東西。說服的前提是,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同時知道他人的要求,在你和對方的需要之間能找到平衡。

一位父親這樣提到自己了解女兒的心路曆程,以及“知彼”對父女兩人深遠的影響:

女兒凱琳約14歲時,對我們十分不尊重,經常出言諷刺、語帶輕蔑,她的行為也影響了弟弟和妹妹。

我一直沒采取行動,直到某天晚上,妻子、我及凱琳在我們的寢室裏時,凱琳脫口說了些很不當的話。我覺得她實在鬧得不像話,於是大聲嗬斥道:“凱琳,你聽好了,讓我告訴你我們家的規矩!”

我不厭其煩地開始長篇大論一番,以為能讓她信服,知道應該尊敬爸媽。我提到她最近生日時我們為她做的一切,還提醒她,我們如何協助她考取駕照,還讓她開自己的車。我滔滔不絕舉出了不少“豐功偉績”。說完後,我以為凱琳大概會對我們叩拜一番,感激涕零,誰知,她竟有些挑釁地說:“那又怎麼樣?”

我氣炸了,憤怒地說:“你給我回房間去,我們真是不想再管你了。”凱琳衝出去,摔上自己的房門。我氣得在房裏踱步。

然而,冷靜之後我突然想到,我並沒試著去了解凱琳。我雖無意打擊她,但卻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這份覺悟扭轉了我的想法和對凱琳的感覺。

半小時後,我來到女兒房間,第一件事就是為自己的行為道歉,我並未為她的行為開脫罪名,僅就自己粗魯的舉止致歉。

“我知道你心裏有事,可是我不知道是什麼。”我讓她知道,我真地想了解她,最後,我終於營造出讓她願意跟我分享內心不快的氣氛。

凱琳有些遲疑地談到她的感受:身為初中生,不但要把書念好,又得交到新朋友;她害怕自己開車,因為這是全新的經驗,她擔心自己的安全;她剛接到一份兼職工作,不知老板對她有何看法;她在上鋼琴課,還要教琴,生活相當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