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讓他人喜歡自己的心理策略(2)(3 / 3)

③痛悔之事:古人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對於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誰又願意把它公之於世、讓每個人都知道呢?尤其是對那些涉及品質的錯誤(如曾有偷竊行為或生活作風問題),就更加諱莫如深。如果聽到有人說起類似的錯誤,就會頓生無地自容之感,有如芒刺在背般地痛苦。

有少數人習慣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他們以觸別人的痛處、犯別人的忌諱為樂事,這是很不道德的表現,而他們也必將自食自己所種的社交苦果。

(2)對“雷區”我們要避諱。它是人際交往的一種語言藝術,是對他人的尊重,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那麼,人們該怎樣避諱呢?

①慎言相避。說話前要了解對方的情況,繞開對方的痛處,比如,不在久婚不育者麵前大談兒女經。平時,慎言相避對人們來說並不困難,但是在得意、自我吹噓時,就很容易忘形,而一旦忘形就很可能會無意中犯忌。因此,將之培養成為習慣,讓它成為一種本能,這樣即使再忘形也不會犯了。

②婉詞相代。有時,對於對方的忌諱是避無可避的,這時,也要學會以婉詞相代,太直白會讓人難堪,而婉轉則可以給人留幾分麵子,讓對方感激以待。例如,一個朋友被“炒”了,正在找工作,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而你剛好有一份合適的工作給他介紹。你可以這樣說:“當老板也不容易啊,總要為了人才而四處奔波,看這裏又有一個……”這樣,對方能夠不失麵子地接受你的幫助,自然會對你感激不盡。相反,如果你說:“你不是被炒了嗎?這有份工作挺適合你的,去試試吧!”這樣,對方很有可能會為了維持麵子而拒絕,甚至與你反目。

③巧言相岔。如果話已經從口裏說出來了,才驚覺自己碰到了別人的痛處,那麼還能夠做些什麼來緩解氣氛、挽救過錯呢?這時,切忌慌亂之中作說明,因為說明越多,侵入別人的禁區就越深,而且有的事情本來就是越描越黑的。因此,轉移話題、巧言相岔,給對方空間,才能讓彼此及時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例如,聊天的時候,你隨口說:“他也真夠倒黴的,就因為長得矮,連個女朋友都找不到。”說到這裏,你猛然發覺自己失言,因為聽你說話的人正是一個矮子,而且也因此而苦惱。此時,你接著說:“不過,有資料表明,矮個通常都比高個聰明,他是一群人中事業最出色的一個。”這樣就很妥帖地將話題轉移到了事業上來。

避諱,不僅是語言的藝術,也是處理人際關係不可缺少的技巧。

(3)對於麵子問題,我們除了消極地避諱以外,還可以采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去“做麵子”給對方。比如,以下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①替對方在同事、朋友及上司麵前說好話,為他做公關,但不可太肉麻、露骨、刻意。

②對方有喜慶,主動以適當的方式參與慶賀。

③對方有難言之苦,不動聲色、悄悄地主動替他解決。

④適當地吹捧他,協助他建立在人群中的地位。

當我們把“麵子”上的功夫練到爐火純青時,我們離“社交達人”的稱號也就不遠了。

7.請求他人幫忙會贏得對方的好感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眾所周知的成功人士,然而,他也曾碰到過人際關係方麵的麻煩,他碰到了一個喜歡和他做對的人。

當時,年輕的富蘭克林還隻是費城一家小印刷廠的老板,在州議會的複選中,他幸運地被推舉為賓夕法尼亞議會下院的書記員。就在正式選舉前的緊要關頭,一位新當選的議員卻公開發表了一篇反對富蘭克林作下院書記員的演說。演說篇幅很長,措辭尖銳,簡直可以說是把富蘭克林貶得一文不值。

麵對這種意外情況,富蘭克林既生氣又有點兒手足無措。要知道,對方是一位很有名望、有修養、有才識的紳士,在當地十分有影響力,而富蘭克林又不願意卑躬屈膝地去討好他。幾經思考,富蘭克林找到了一種比卑躬屈膝更恰當、更有效的方法。

富蘭克林聽說他收藏了幾部十分名貴而罕見的書,於是,他就寫信懇求對方把這些珍貴的書籍借給自己拜讀。那位議員接到信,馬上就把書送了過來。一個星期後,富蘭克林準時送還了那些書籍,並且附了一封感謝信,由衷地表達自己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