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讓他人暢所欲言的心理策略(3)(1 / 2)

8.如何使對方說出不願說的話

生活中,一個人之所以會有不願意說出的話,主要是為了保護他的“自我”,如果這些心裏的話說出口,就會讓他覺得尷尬,或讓他覺得有損自我形象,又或者會讓他有危機感。針對這種情況,你如果能夠打消他的心理疑慮,就能讓他說出本不願意說的話。

為了打消對方的心理疑慮,讓其說出本不願說的話,你可以采用以下心理策略:

(1)不直接問對方,而讓他以第三者的身份來說出心裏的話。比如,你想問一位年紀較大的人對時下年輕人的看法,如果你直接問對方:“你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看法呢?”對方很可能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還不錯,很有朝氣……”你聽到的隻是一些表麵上的恭維話,而非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如果你換一種問法,問他:“你覺得,像你們這個年紀的人會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時下的年輕人呢?”這樣,對方就可以從第三者的角度,以“這個年紀的人”的身份說出一些較中肯的評價,而不用擔心說出心裏話會引起年輕人對自己的反感。因為他發表的雖然是自己內心的想法,但卻是以他人的身份,這樣就將批評性言論與自己撇清了幹係,消除了疑慮。

這種方法是輔導人員、會議主持人、節目主持人等常用的技巧。他們深知這種方法能夠使對方覺得說出的話與“自我”無關,從而毫無顧忌地、放心大膽地高談闊論。

(2)動搖對方的內心。或者向對方表示同情,或者溫言勸慰,或者作勢嚇唬……無論是軟的還是硬的,隻要你讓對方內心產生了動搖,對方就會說出原本不願意說出的話。

說到動搖他人內心的攻心之術,我們不得不承認警察是專家。他們采用的攻心之術主要有這幾種:①要選擇毫無裝飾的房間作為質詢嫌疑犯的地點,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嫌疑犯的注意力分散而減弱攻心術的效果;②審訊者在言行上會突顯自己的權威性,以給嫌疑犯一定的心理壓力,讓嫌疑犯自己把自己的心壓垮,進而說出實情。比如審訊者往往會以非常嚴厲的口吻說“坐下!”“看這裏!”等;③向嫌疑犯傳遞同情對方的信息。這樣能夠讓嫌疑犯覺得自己和審訊者有心理共鳴,從而不自覺地撤銷自己的心防。

總地來說,要想使對方說出本不願意說的話,有迂回取勝和直接進攻兩種方式。

所謂迂回取勝是指通過巧妙的提問,讓對方的“自我”不必為“第三者”的言論負責,這樣對方就可以放心地發表意見了。要知道,一旦事情與“自我”產生了聯係,人就會表現得非常敏感、謹慎;而如果這種聯係不存在的話,人就會少很多疑慮和顧忌。至於直接進攻,你完全可以向警察學上一兩招。或者施加壓力,讓對方不堪重負之下說出心底的話;或者表達同情,使其放鬆警惕,自然而然地說出心底的話。

9.將正式場合轉換為非正式場合

很多有經驗的攝影師為了捕捉到攝影對象最自然的一麵,常常會對對方說“好,拍完了,謝謝你的合作!”這句話就是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的訣竅。

一般人在麵對照相機的時候,因為太想要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麵,結果反而使心理過度緊張,表情也會顯得不自然;在這種情況下,一句“好,完了”,將正式的場合轉換成非正式的,被拍攝者緊張忐忑的心理也因此而放鬆平靜下來。在這一瞬間按下快門,就可以捕捉到對方那種充滿解放感的自由又自然的表情。

的確,正式場合往往會引發個體強烈的心理緊張,這時,人的戒備心理會非常嚴重,會采用各種方式來偽裝、保護自己,顯得非常拘謹。然而,如果將處於這種緊張狀態之中的人突然從正式場合置放於一個非正式的場合,其心理就會立刻鬆懈下來,從而流露出自己本色的一麵。

如果你能夠有意識地將正式場合轉換為非正式場合,那麼就能讓對方覺得安然,從而毫無顧忌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曆:

在座談會或某些聚會上,在作正式的發言時,你往往會表現得很謹慎,對說出口的每一個字,你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然而,如果這時主辦人告訴你“好了,會議就開到這裏,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又或者主人說“非常感謝大家的光臨!下麵請大家玩得盡興……”那麼,你一定頓感輕鬆,從而不知不覺地吐露自己的心聲。

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容易受到所處場合的影響,通過有意安排非正式的空間,能夠讓人安心地吐露自己的心聲。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曾向人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位稅務官去調查一位十分精明、很難對付的企業經營者。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那位經營者表現得非常謹慎,幾乎可以說是滴水不漏。雖然稅務官明明知道他的經營存在稅務方麵的問題,卻沒有辦法找出他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