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讓他人暢所欲言的心理策略(1)(2 / 3)

基比有一次在公司聚會上和維多利亞相遇。他們站在吧台前,等著點酒。維多利亞說起了餐館裏麵的藝術品,並開始征求基比的意見。她告訴他自己的看法,並問基比是否有什麼藝術愛好。她接下來還問了他的個人興趣。基比覺得和維多利亞談話很舒服,就開始問關於她的更多情況——她有什麼特別的愛好或者藝術的喜好。維多利亞解釋說:她實際上是個畫家,每周都在工作室度過。基比感覺這很有意思,問維多利亞從事什麼藝術,態度認不認真。她解釋道,盡管她不是依靠這個來賺錢的,但是她還是賣過幾件作品,甚至最近還辦了一個展覽。

維多利亞先向基比了解情況,並自然地告訴他自己的情況,顯得自信而有魅力,並且把自己的優點也漸漸展現出來了:藝術方麵有水平。

基比還發現,在他們談論藝術的時候,維多利亞並沒有打斷他而去談自己的藝術才華,這也是一個優點!所以,談話結束後,基比認為維多利亞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他很想進一步了解她。

通過自然而隨意的小問題,維多利亞找到了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並且在談話的過程中,以自身的涵養給對方留下了好印象。然而,如果沒有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恐怕彼此間的交流就不會這樣順利了。

找出對方引以為榮和喜歡的對象,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拉近彼此的距離,能夠讓你輕鬆地獲得別人的好感,還能夠起到“愛屋及烏”的效應,會讓你的收獲大大超出你的意料。

有一位教師想找校長辦事,在與辦公室主任的聊天中,他了解到校長對《紅樓夢》特別感興趣,曾在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還獲過獎。

他空手來到校長家,敲開門後,校長將他讓到客廳,就去倒茶。趁這功夫,他打量了一下客廳,發現牆上有一副對聯寫著《紅樓夢》中的語句。校長過來後他就問:“這副對聯好像是《紅樓夢》中的吧?”

校長見他能看出是《紅樓夢》中的對聯,反問道:“你喜歡《紅樓夢》嗎?”

“哎呀!太喜歡了。”他說,“據說《紅樓夢》不看十遍沒有發言權,我已看了不知多少遍。大學時代,一無聊我就看《紅樓夢》,感覺是一種享受。但越看越感覺深奧,很多地方理解不透。”

校長問:“你感覺什麼地方最難懂呢?”

“詩!我有一位朋友說,《紅樓夢》中任何一首詩,隻要從中挑一句出來給他看,他就知道是書中哪個人物寫的,我試過好幾次他都判斷對了,但我卻無論如何都看不出來。”於是校長就開始給他解釋詩與人物性格的關係。由於看過校長寫的文章,他就專找校長比較得意的地方去問他,兩人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過了幾個小時,校長一抬頭,發現已經十點多了,突然醒悟過來,問道:“哎,你來找我是有什麼事情吧?”

由於有前麵幾個小時的談話,他已充分贏得了校長的好感,所以,他的事情也辦得很順利。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事情,即使是一個平常沉默寡言的人,在談到他感興趣的話題時也會滔滔不絕。因此,為了增強你的談話能力,應該擴大你的興趣範圍,平常可以多關注一些信息,多參加一些活動,在大家談話的時候你可以參與進去。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看到滿意的結果,和陌生人聊天的時候你也能找到話題,大家都很願意和你交往。

3.找到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著名的投資銀行培因·韋伯公司的總經理——威廉·愛爾莫利特·培因,一度成為波士頓城的首富。起初,他隻是一個銀行的小職員,但由於善於交際,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因為工作需要,威廉·培因不得不與那些比自己不知富有多少倍的富翁往來,對此他相當地憂慮。要知道,一個僅能糊口的小職員想要給那些有錢人做經濟顧問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幸而,在後來與客戶的接觸中,他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隻要他能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就能讓對方非常願意和他交往。

利用這個利器,威廉·培因發展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事業也蒸蒸日上。

的確,當你與人談話時,假如能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對方就會在彼此的交談中投入更多的熱情。這一點是被許多成功人士所公認的。

費城前市長彼得·邁考爾也頗擅此道。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彭尼珀克曾這樣評價他:“即使對方並不健談,甚至可以用木訥寡言來形容,彼得也能通過涉及眾多話題的交談找到對方的興趣所在,從而讓對方暢所欲言,而自己則開始扮演傾聽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