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洞察他人內心的心理策略(2)(2 / 2)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曾說過這樣一件事:他的一位朋友因為違規停車而被一位警察抓到。不過,那位警察的態度非常和善,先說了一些“這部車子保養得還不錯!你要到哪裏去……”等一堆與違規停車毫不相關的話。朋友見警察的態度如此友善,一副好說話的樣子,便老老實實地回答了他的問話,還暗自慶幸自己碰到了一個通情達理的警察,天真地以為可以逃過罰款。結果,那位警察仍然開了張罰單給他。而更讓他生氣的是,當晚,他從晚報上得知,自己的車子與當天發生的肇事逃逸案的凶車是一樣的。

顯然,他把警察的和善態度當成了一種善意,絲毫沒有察覺到對方的真正意圖而被對方和善的表象所迷惑,覺得對方有親切感,從而不知不覺地放鬆了自己的防備心理,讓對方窺到了自己的內心深處。

那麼,應該怎樣分辨對方的善意是發自真心,還是出自假意呢?

通常情況下,如果對方的善意是其內心的偽裝或者另有所圖,那麼他的善意會顯得很突兀、沒有原因、不合常理;而且,他雖然對你十分友善,但一旦涉及抉擇,他就會表現得模棱兩可、含糊其辭。相反,如果對方對你的善意是真誠的,那麼這種善意往往是有據可循的,是合乎邏輯的。

的確,人心是世上最難測的,不過,隻要你用自己的心認真去感受,辨其真假並不是不可能的。

7.探知他人的真實情況

算命先生、占卜師、問神婆等所謂能未卜先知的人,其慣用的、通用的方法是:不管來算命的人是誰,都先說一堆含糊其辭的話。

比如,算命先生對來算命的人說:“你的父親沒——死——啊!”實際上,這句話是有歧義的,人們可以理解為“你的父親沒死啊”,也可以理解為“你的父親沒,死了”。不過,那些父親仍然健在的人傾向於理解為前者;那些父親已謝世的人則傾向於理解為後者。這樣,來算命的人就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算命先生言中了事實,真是未卜先知,隨後自然就對算命先生的話奉為神旨了。殊不知是因為自己的心理在作祟。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當別人沒有指名道姓地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把他的評價加在自己的身上。

心理學家指出,當人與收縮性很大、比較籠統的暗示、話語、圖形、聲音等信息接觸時,有一種顯著的心理傾向,就是把自己以往的經曆、現階段的狀況、所懷有的心事與接觸物結合起來,對照考慮,讓二者變得吻合,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對號入座”。

正是由於人的這種心理傾向,算命先生那些可以有各種理解的、含糊其辭的話,在去算命的人看來,竟然與自己的情形十分吻合,從而產生了各種荒唐的解釋。

也就是說,人們對模棱兩可的暗示或抽象不明的接觸物的解析和反應往往反映了其真實的內心世界。有鑒於此,很多心理測驗都采用了這一方法,在性格測驗方麵有名的“洛夏赫法”就應用了這種原理。

在人際交往中,你同樣也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去探知對方的心理。

首先,當真實情況還不明朗的時候,你可以通過誘導性的詢問來探知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你懷疑朋友最近在談戀愛,你想要探知事情的真相,那麼你完全可以擺出一副“我已經了解事情的全部情況”的神態,告訴對方,“你不用再瞞我了,我都看見了,那天你們在××街區……”這個“××”要說得對方能夠聽見聲音卻又聽不清到底是什麼。這樣,對方就會把自己的真實情況與你含含糊糊的暗示結合起來,進而在接下來的談話中無意間說出真正的約會街區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