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愛談論自己:與那些喜歡以自己為話題的人相反,有些人對自己的相關信息嚴密防範,即使是一些可以公開的個人話題他們也不願涉及。通常來說,這種行為傾向主要是源於3種心理:個性內向、主觀意識不強;自卑,對社交多少有些恐懼;城府很深。
(3)以他人為話題:如果對方將第三者作為和你交談的話題,對第三者的各個方麵都滔滔不絕地加以評論(當然,這個第三者必然是你和對方都很熟悉的人),那麼,對方多半是有某種企圖。此時你應該好好地想一想:“他不停地說起第三者的意圖是什麼?”並且最好把話題岔開,千萬不要隨意附和他或者加以評論,一旦你這樣做了,就等於走入了對方的圈套之中。當然,不排除有的人是天生的長舌,即使這樣,把話題岔開仍然是你最好的選擇,否則很有可能為自己帶來人際方麵的糾紛。
(4)將金錢視為禁忌:這類人對金錢很敏感,而這種敏感往往是來自於金錢上的自卑或者不安全感。一般來說,如果他是個有錢人,那麼他的心靈一定正在被空虛所煎熬著,他害怕別人從他的手裏奪走財產;如果對方是個物質相對貧乏的人,那麼“如何獲得金錢”多半已經是他生命的主題。總地來說,這類人之所以對金錢避而不談,並非因為他們不把金錢當回事兒,而是他們太看重金錢了,太現實,認為金錢至上,有物質崇拜的傾向。
(5)愛發牢騷:談話中,無論說到什麼都喜歡發牢騷的人,大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的自信心很強,同時,他們對人對事也力求完美。自己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就埋怨自己,別人做得不好他自然不會放過,因此,對於他們來說,世間總有那麼多不盡如人意的事,牢騷自然很多。
(6)愛讚美對方:你一定碰到過在交談中不停讚美你的人,他們讚美你的個性、愛好、品味、職業、家庭……雖然,你明知道他的讚美也許並不那麼真心,但是你仍然很受用。這類人一般比較有心計,他在恭維你的同時,很可能在心裏盤算著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多半有事請你幫忙。因此,你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要被他的讚美迷了心竅。
(7)突然轉移話題:在談話中突然轉移話題,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對方突然將話題轉移,並提出你難以接受的、非常苛刻的條件。這種情況,要麼是你引起了對方的反感,對方有意刁難,要麼是對方在試探你的誠意;第二,對方突然將話題岔到毫不相幹的話題上。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對方對你們正在談論的話題根本不感興趣,所以將話題岔開。這類人往往支配欲和自我顯示欲強,對他人缺乏尊重。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注意把握好話題,並且加以適當的分析,會增加你對對方的了解,進而提高你的談話質量。
6.他表現和善,不等於他接受你
相信許多從事推銷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當客戶對你特別客氣、和顏悅色地聽你說話時,十之八九這筆生意是做不成的。交談到最後,對方總會說:“我考慮考慮吧……”過一段時間後,你再聯係對方,對方便會直截了當地拒絕你。
由此可見,即使別人對你和顏悅色,也並不一定就是接受了你,事實上,這很可能是拒絕你的一種前兆。當你與對方洽談時,如果對方完全是一派神情愉悅、態度和藹的樣子,你反而應該提高警覺,這時,對方心裏可能有某種企圖或想法是他極力想對你隱瞞的。或許他心裏有著某種不安,或許他對你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反感……
人在遇到讓自己產生不安的事物時,為了不讓他人知道自己的不安,往往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這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反動形成,也是一種心理防衛手段。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有時人們對那些自己厭惡的人反而格外地客氣有禮,比如:刻薄的繼母對繼子,妻子對出軌的丈夫……繼母想掩蓋自己內心對繼子的厭惡,妻子則不能接受丈夫對自己不忠的事實,這些不安的心理被她們以一種非常和善、客氣的態度所遮掩著。所以,若因為對方親切的態度就認為對方已經接受了自己,是個很大的錯誤。相反,對方對你越是和藹可親的時候,你越應該警覺,要仔細觀察,看看這是不是對方為了隱藏內心的不安所使出的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