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有得到他人理解和關心的需求,如果你能夠滿足對方的這種需求,你往往就能夠獲得對方極大的好感;反之,就勢必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曾經說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星期天,某企業的一位年輕職員特意到科長家中拜訪說:“前些時候,我答應請您品嚐的酒已經做好了,所以特意給您送過來。”說完,便拿出他自己釀製的水果酒遞給科長。實際上,這位科長已經忘記了水果酒這回事情了。原來,半個月前兩人曾在一起喝酒,對方提到過自己家鄉有一種水果酒味道很棒,不過需要自己釀製。當下,這位科長就開玩笑說:“既然這樣,那有機會你一定要送我一瓶,讓我好好品嚐品嚐。”
自己的一句玩笑話,卻被對方鄭重其事地記在了心上,並且這麼快就送來了,這讓科長很受感動,沒有想到對方會如此在意自己。自此,這位科長和年輕職員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而這位職員在以後的日子裏也得到了科長的許多關照。
從上麵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記住或者留意到對方沒有在意的細節之處,從這些方麵給以關心的話,往往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對方被他人關心的需求。
留意對方說過的話、表達過的觀點,然後在適當的時機,複述出來給對方聽。比如,你可以說:“我記得,以前你曾說過……使我至今記憶猶新。”尤其當你說的是對方的興趣和愛好所在的時候,你對他的重視一定會讓他欣喜萬分,從而大大消除他對你所存的戒備。
留意對方的改變,當你發現對方這種改變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地向對方表達出你的讚賞。比如,對方換了一個新發型,如果你能成為第一個發現對方改變的人,並且告訴對方“看上去更加年輕了”,往往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滿足對方被人關心的需求。
生活中,沒有人不需要別人的關心。當別人對自己表示出真誠的關心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樂於接受的,並且會不知不覺地對關心自己的人產生好感。所以,要想贏得好人緣,就需要將你對別人的關心適當地表達出來,而從細微處表達自己的關心,能夠使關心的效果更加顯著。
7.“喂飽”對方饑餓的皮膚
大多數人都知道,餓肚子的感覺是非常難受的,人都有吃飽肚子的需求。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皮膚也會“饑餓”,那種感覺也非常難受,因此,人的皮膚同樣需要被“喂飽”。不用對此感到懷疑,這的確是100%的事實。
在1958~1961年為期3年的時間裏,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所長哈洛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
首先,哈洛找來了兩類代理猴媽媽:一類代理媽媽是金屬猴,它胸前安放了一個奶瓶;另一類是用軟布做成的猴子模樣的布偶,和真的猴子極為相似,但沒有奶瓶。接著,哈洛準備了兩個籠子,一個籠子裏兩類代理媽媽各有一隻,而另一個籠子裏隻有金屬媽媽在。然後,哈洛把剛剛出生不久的小猴子分別放到兩個籠子裏,讓代理媽媽們養育它們。
俗話說“有奶便是娘”。照常理來說,小猴子應該和安有奶瓶的金屬媽媽比較親近才對,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小猴子對金屬媽媽很冷淡,除了肚子餓的時候,幾乎從來不接近它;對布媽媽卻顯示出強烈的喜愛之情,平時有事沒事都喜歡緊緊地抱著它,尤其是在受驚或不安的時候,更是立刻奔到布媽媽的身邊,死死地摟著它。
當小猴子在地上玩耍的時候,如果突然放入一個自動玩具,小猴子嚇得馬上跑到布媽媽身邊,然後開始觀察,不一會兒,就會下地試探接觸,最後玩弄起這個玩具來。
但是,在隻有一個金屬媽媽的籠子裏生長起來的小猴子,會長時間地處於極端恐懼之中,一直躲在角落裏,不敢去碰那個自動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