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理因素影響人際關係(4)(2 / 2)

我們知道,人是群居動物,社交是人的本能需求。當對社交的恐懼而使社交欲望得不到滿足時,人的心理就會出現焦慮、孤獨,不敢麵對挫折,逃避現實,缺乏安全感,覺得隻有躲在沒人的地方才安全等狀態,進而給自己的生活蒙上陰影。

心理學家認為,社交恐懼產生的原因是過於看重和顧忌他人的評價。社交恐懼看起來是對外的排斥,實質上是朝內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排斥,是懼怕別人眼中的自己;害怕別人對自己持否定的看法,害怕他人拒絕自己,害怕自己在他人眼中不夠完美;是擁有強烈羞恥感、自卑和追求完美帶來的一種負麵心理。

心理學家科特雷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組織一個小組進行活動,同時安排兩組不同的觀察者,一組觀察者的眼睛是蒙上的,另一組則沒有。結果發現,活動小組成員在麵對蒙著眼睛的觀察者時表現得很自然,幾乎沒有恐懼感;而在麵對沒有蒙上眼睛的觀察者時,表現則要拘謹得多,而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張和恐懼感。

這個試驗證明,評價顧忌是使社交恐懼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通常情況下,那些外界的環境大部分是我們無法左右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讓自己充滿自信,來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艾莉洛出身名門。也正是由於出自名門,家中美女如雲,她的母親、嬸嬸們都是社交界的名媛,與她們的光彩奪目相比,艾利洛一直認為自己是隻笨拙的醜小鴨——長相平凡、舉止羞澀,因此,對那些上流社會的熱門活動她總是避之唯恐不及。

常年被籠罩在他人的陰影之下,艾利洛變得自卑、孤僻,害怕社交。在那些不得不參加的舞會上,她總是找個角落把自己藏起來。

一次聖誕節舞會上,艾莉洛像往常那樣在角落裏祈禱著舞會快些結束。然而,一位叫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年輕人注意到了角落裏的艾莉洛。他翩然上前,向艾莉洛邀舞。年輕人臉上真誠的笑容打消了艾莉洛的遲疑。隨後,艾利洛跟著年輕人一起跳了一場最美妙的舞蹈。

從此,艾莉洛走出了自卑的陰影,打開心扉,終於成為一個自信又有魅力的女人。

自卑與自信,恐懼和從容都隻在一線之間。艾莉洛告訴我們,阻礙我們與別人交往的並不是平凡的相貌、簡樸的衣著,而是自己內心的一道門,跨出去,衝破這一阻礙,一切社交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邁出擺脫社交恐懼陰影的步伐吧!對此,心理學家給出了八種方法:

(1)適當地放鬆自我。這樣做能夠緩解心理的恐懼感:將兩腳平穩站立,輕輕地把腳尖踮起,堅持幾秒鍾,然後放下;同時,邊做有節奏的深呼吸邊數數。這樣做2~3組(每組30下),一般就能夠緩解恐懼心理。

(2)給“手”事情做。心理學研究表明,雙手空空的會讓人的社交恐懼感增加,而手裏握著東西能給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台灣名主播蔡康永就總是在做節目時把一支筆握在手裏,他說:“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手不知擺在什麼地方的尷尬。”

(3)社交情景演練。經常自己在腦海中預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當成陌生人進行社交演練。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效果就明顯了。

(4)練習專心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如果能夠勇於直視他人的眼睛,也就相當於敢於敞開心靈和人交流。開始時,一直盯著別人的眼睛可能會比較尷尬,但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著他的眼睛,他也不能把我怎麼樣。”或者當成一個自己的小遊戲:我就這麼盯著他看,看他會有怎樣的反應。

(5)接納自己,信任自己。社交恐懼症在某種程度上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種表現。從現在開始,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判、責難,也不要一恐懼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接納自己,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會接納你呢?

(6)關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現。將注意力轉移到“我怎樣才能表達清楚我的意思”、發掘對方的優點等事情上來,這樣就能夠自然從容了。

(7)選擇那些目光友善的人作為交往對象。友善的人比較懂得如何尊重一個人,我們也比較容易從他們那裏獲得認可,進而建立起我們的社交自信。

(8)不刻意迎合別人。壓抑自己、迎合別人的做法並不可取。一方麵,這樣的方式讓對方無法了解到真實的我們;另一方麵,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排斥社交活動。

牢記上述技巧和心理調整辦法,時時拿出來用用。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拋開了恐懼,也能與人親密接觸、愉快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