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UP成長宣言
夢想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我們在祝福別人時常說“心想事成”,其實這個詞並不僅僅是祝福,它告訴我們隻有擁有夢想,才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夢想的人是怎麼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的。人生是大海,人是大海裏的航船,而夢想則是航船在前行中時刻都能看到的那座燈塔,無論風向如何,無論波濤多大,有了燈塔就不會迷失方向。反之,沒有燈塔,自己就不知道去哪裏,則隻能隨風漂泊了。
製訂目標不可好高騖遠
目標是什麼?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22歲以後,如果還是不明確自己的目標,就得抓緊製訂了,製訂目標時要注意,不可虛無縹緲漫無邊際。目標是要實現的,若不能實現就不能稱之為目標,而應稱之為空想、幻想。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認為,人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取決於做這件事情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並且通過努力可以完成。
所以說,製訂的目標要具體,要切實可行。不能像空中樓閣一樣抓不著。
製訂目標也一樣,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太難的目標很難實現,或者根本實現不了。太容易的目標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沒有意義。目標是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有挑戰性的,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
一隻烏龜看見老鷹在天上展翅飛翔,心裏很羨慕,就找到老鷹,請求老鷹教它飛行。
老鷹說:“你沒有翅膀怎麼飛?”
烏龜不聽,堅持要老鷹教它飛行的本領。老鷹無奈,隻好抓住烏龜,飛到高空中,並將飛行的技巧一一講給烏龜聽,然後將烏龜鬆開,讓它自己飛翔。
烏龜很興奮,正想大展身手,卻失去了平衡,落在了岩石上,幸虧有龜殼,不然就粉身碎骨了。
烏龜的目標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差點為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而送命。
所以說,製訂目標時,一定要考慮是否切實可行,倘若與自身條件不相符,則不僅無法實現目標,還會成為他人的笑料。
如今的年輕人有很大的抱負,很高的誌向。但是卻往往忽略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遠大的目標也要慢慢實現,先實現小目標,實現了小目標才能實現最終目標。
日本有名運動員,雖然個子矮小,卻兩次奪得了馬拉鬆世界冠軍。許多人頗為不解,記者采訪他,讓他說說成功的秘訣,他說:“我是用智慧取勝的。”隻是大家都不明白他說的智慧是什麼。
10年後,這名運動員出了一本自傳,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自傳中寫道:“在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衝向第一個目標,等到達第一個目標之後,又以同樣的速度衝向第二個目標。40多公裏的賽程,被我分解成為幾個小目標後,就能很輕鬆地跑完。”
22UP成長宣言
人的一生,是在實實在在的社會中生活,而不是生活在自己的不切實際的想象中。因此,我們的認知需要符合實際,隻有符合客觀實際了,才可能經過自己的全部努力去實現。
隻要確定目標,就要勇往直前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遠方”就是我們的目標,隻要確定了目標,就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旦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因此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這時,發明大王愛迪生為自己製訂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係統。
當時電燈的原理已經很清楚了——把一根通電後發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裏,就形成了電燈。最難的問題在於燈絲的壽命。
研究燈絲的過程勞苦而漫長,他嚐試用炭化的紙、玉米、棉線、木材、稻草、麻繩、馬鬃、胡子、頭發等纖維和幾種金屬絲來做燈絲的材料,試驗過的材料多達1600多種。終於,在經過—年多的艱苦研究後,他找到了能夠持續發光45小時的燈絲。在這45個小時中,他和助手們紋絲不動地盯著這盞燈,直到燈絲燒斷。這個成果已經令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羨慕不已了,可是愛迪生卻並沒有滿足:“既然它可以堅持45個小時,過一段時間,我就要讓它堅持100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