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記者問愛迪生:“一旦你真的用電燈取代了煤氣燈,那你可要發大財了。”愛迪生說:“我的目的倒不是為了賺錢,我隻想跟別人爭個先後。我已經讓他們搶先開始研究了,所以現在我必須追上他們,我也相信我能做到。”他就這樣站在一個科學家的角度來解釋了自己的研究行為,他的人生宗旨就是超越自我、不斷進取。
兩個月後,燈絲的壽命居然達到了170個小時。全世界都在報道這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新年即將到來,愛迪生把40盞燈掛在從研究所到火車站的大街上,讓它們同時發亮來迎接出站的旅客,其中更多的人是專門趕來看奇跡的。他們都是隻見過煤氣燈的人,令他們最驚訝的不是電燈能發亮,關鍵是這些電燈能夠說亮就亮、說滅就滅,“愛迪生萬歲”的歡呼響徹大街小巷。
“人們稱讚我的發明是一種偉大的成功,其實它還在研究中,隻要燈絲的壽命還達不到600小時,就算不上是成功。”對於眾人的頂禮膜拜,愛迪生就是以如此謙虛的態度來回應的。
從那個時候起,給愛迪生的祝賀信、電報和禮物源源不斷,新聞、傳聞更是鋪天蓋地。而愛迪生卻並不關注這些,他仍在默默地對燈絲進行改進,朝著定下的600小時的新目標邁進。最終,他的樣燈壽命達到了1589小時。目標在不斷地前進,人生也在不斷地升華,這就是一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人生追求。
諾貝爾獎金的創立人,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也是一個在實現目標的路上勇往直前的典範。
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出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10歲的時候,父親詢問諾貝爾將來的理想是什麼,諾貝爾回答說要當一名發明家,後來,諾貝爾發明了安全炸藥,譽滿全球。但是,他成功的路上卻充滿了艱辛。
1863年,諾貝爾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用的雷管。同年10月,他得到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他隻得跟著父親四處借貸,最後拿破侖三世決定出資10萬法郎,資助他們父子在斯德哥爾摩辦廠,初獲成功。
剛剛獲得成功,諾貝爾又遭到了巨大的挫折。1864年製造硝化甘油的工廠爆炸了,當場炸死5人,其中就包括諾貝爾心愛的弟弟。在爆炸發生以後,周圍居民十分恐慌,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裏製造硝化甘油。結果,諾貝爾隻好把設備轉移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馬拉湖,在一隻船上製造硝化甘油。
1865年3月,曆經波折的諾貝爾在溫特維根找到一處新廠址,在那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硝化甘油工廠。
諾貝爾的成功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1866年,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斷在世界各地發生。美國的一列火車,因為炸藥爆炸,而變成了一堆廢鐵;德國的一家工廠,因炸藥爆炸,廠房和附近民房全部變為一片廢墟;“歐羅巴”號海輪,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風顛簸,引起硝化甘油爆炸,船毀人亡。因此各地紛紛停止使用硝化甘油,硝化甘油公司陷入了困境。
麵對這種艱難的局麵,諾貝爾沒有灰心,他仍埋頭試驗,第一次製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業炸藥,也就是諾貝爾安全炸藥。
為了消除人們對硝化甘油炸藥的懷疑和恐懼,1867年7月14日,諾貝爾在英國的一座礦山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藥放在一堆木柴上,點燃木柴,結果,安全炸藥沒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藥從大約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結果,炸藥也沒有爆炸;最後,他在石洞、鐵桶和鑽孔中裝入安全炸藥,用雷管引爆,結果,安全炸藥都爆炸了。諾貝爾打消了人們的疑慮,他的安全炸藥從而取得了廣泛的應用。
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道路上曆經磨難,最終獲得了成功,靠的就是勇往直前的拚搏和進取精神。在困難麵前,他從來都沒有丟掉過信念,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努力!
22UP成長宣言
成功路上荊棘叢生,最需要的就是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個人如果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灰心喪氣,打退堂鼓,那麼他的目標就永遠不會實現,他的人生也不會成功。
樹立誌向時,要參考別人的意見
誌向關乎人的一生。如果在樹立誌向方麵出了問題,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但是由於年輕人的人生經驗不足,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全麵,在樹立誌向時,往往會作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這時,就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