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年輕人不能整日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命可貴,要樹立遠大的誌向,放飛夢想,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讓夢想成真。
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認為,那些成功人士取得的成就,對於自己而言可望而不可即。其實並非如此,你遠比你想象的自己要強大得多。隻所以會有平庸的現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看輕了自己,不敢想,不敢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天地裏混日子。
秦朝的丞相李斯年輕時,是楚國上蔡郡府裏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負責倉內存糧進出的登記。
一天,李斯在糧倉外的廁所裏發現了一群老鼠,這些老鼠個個瘦小枯幹,毛色灰暗,身上又髒又臭,讓人惡心。
李斯忽然想起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個個肥胖碩大,油光發亮,整日在糧倉中逍遙自在。
李斯恍然大悟,自己在小小的倉庫中做了8年小文書,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就如同廁所中的這些小老鼠嗎?
於是,李斯辭了糧倉小文書的工作,離開上蔡郡,去投奔博學多才的荀況,決心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後來李斯成了大秦的宰相,幫助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偉業。
陳勝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起受雇傭種地,他不滿現狀,決心改變,麵對同伴的嘲笑他發出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結果,後來陳勝與吳廣發動農民起義,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
陳勝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懷有遠大的誌向,敢於向命運挑戰,並最終使自己青史留名。
西楚霸王項羽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時浩浩蕩蕩的隊伍,不禁脫口而出:“我必定可以取代他。”後來項羽率軍入關中,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號為“西楚霸王”,權同皇帝。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去鹹陽遊玩,看到秦始皇出行的隊伍,也感歎說:“大丈夫當如此也!”後來劉邦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周恩來在青少年時代,就富有革命理想。
有一次,老師問學生:“為什麼讀書?”有的同學回答:“為了明禮而讀書。”有的同學回答:“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還有一個學生回答說:“為了幫助父親記賬而讀書。”
當老師問到周恩來時,周恩來站起來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誌存高遠,後來他實現了理想,成為人人敬愛的周總理。
如果一個人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將很難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自然也就看不到外麵大世界的精彩,一生隻能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普通人。
李斯若安於現狀,就不可能當上宰相;陳勝如果沒有抱負,隻會是一個秦朝暴政下受苦受難的農民,默默無聞,更不能留名青史;項羽有抱負,才成為西楚霸王;劉邦有遠大的誌向,才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由此可見,一個人不能局限於自己的小圈子,要樹立遠大的誌向。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其自身的潛能就能發揮得越充分,他的生活質量就會得到提高,他的價值才會得到體現,他的人生才有意義。
傑克是一位酷愛拉琴的年輕人,可是他剛到紐約的時候,迫於生計,隻好到紐約街頭去靠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
幸運的是,傑克在這期間認識了一位黑人琴手,兩個人一拍即合,他們搶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
沒過多久,傑克就靠著精湛的琴藝賺到了不少錢,然後他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別,因為他不想一輩子都在這家商業銀行門口賣藝,他想到大學裏去進修,也想同那些琴藝高超的人切磋。於是,傑克用賣藝賺來的錢做學費,進入一家音樂學院進修小提琴。在這段時間裏,他憑著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提高音樂素養和琴藝中……
10年後,傑克又一次經過當初靠拉小提琴賣藝的那家商業銀行,發現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依然在那“最賺錢的地盤”拉琴賣藝。
當那個黑人琴手看見傑克出現的時候,非常高興,他問傑克:“我的朋友,你現在在哪裏拉琴啊?”
傑克回答了一個非常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那個黑人琴手聽後不解地問:
“難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非常賺錢的好地盤嗎?”
他哪裏想得到,10年後的傑克已經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知名音樂家了,他經常應邀在這家著名的音樂廳登台獻藝,而並非在門口拉琴賣藝。
一個人有無成就、有多大的成就,取決於他青年時期有無誌氣、有多大的誌氣。是否有誌氣也不一定要看他年少時是否真有成就事業的氣質,而是看他在尚無成就時是否具有成就大事業的誌向以及一顆相信自己永不退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