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正和博弈——唇槍舌劍隻為實現雙贏(2)(1 / 3)

格森聽了,安慰他說:“哎,龜田君,咱們是同病相憐啊。我為了推銷這品新產品,也精心培養了一批推銷人員,結果全都被挖走了,現在隻剩五六個了。”

說到這,兩人像兩位老友一樣訴了一番苦。最後,格森站起來對龜田說:“好了,龜田君,咱們都別為這事煩惱了。正好我車上有一箱清酒,就是我們這批新產品,我去搬來,送你喝,解解愁。等你啥時候心情好了,再喊我來喝一杯。”

龜田的心情已經好了很多,於是欣然說:“好吧!那你先搬一箱讓我嚐嚐吧。不過,真的很感謝。”

格森說:“謝啥,也就一箱酒,您要是喝著覺得好,就訂點。反正,你嚐過後再說。”

兩個星期後,龜田主動致電給格森,表示自己要與之合作。

從頭到尾,格森都不像在與龜田談生意,相反,像是在聊天。但其實他是在談判,並且成功地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幾乎他的每一句話,如“你是不是有什麼不順心的事?能和我說說嗎”“我去搬來,送你喝,解解愁”“反正,你嚐過後再說”,都是站在龜田的角度上講的,都能講到龜田的心坎上,最後不但讓龜田消了怒氣,還讓他決定購買自己的酒。“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這一說話技巧的威力從中可見一斑。

與人談判時,唇槍舌劍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談判目標,說多說少,說來說去,都是為了服務於這一目標,針鋒相對是說,說到對方心坎上也是說,與其讓前者為自己設置障礙,何不讓後者幫助自己掃除障礙?

那麼,如何才能把談判融入聊天中,說到對方的心坎上呢?

首先,要察言觀色,見機行事。對方情緒不好時,就不要說:“你有脾氣我也有脾氣,你們有你們的要求,我們也有我們的原則。”相反,你可以說:“不知道是哪方麵的要求我們沒有達到?能幫我們指出來嗎?”等對方態度有所緩和時,再說:“我們也希望你們能贏得最大的利益,因此,不管有什麼異議,都希望你們能及時提醒一下,然後我們再做更改。”

其次,說話時,過於主觀的詞語、句式要盡量減少,比如“我們覺得”“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我們不能”……這隻會擴大彼此的距離,讓彼此覺得疏遠。這時候,再怎麼說話,也難以讓對方覺得親切,更別談說到對方心坎上。

最後,說話之前,先站到對方的立場去想想。比如,當你和對方談論價格的時候,你先想一下,假如是你,聽到這個價格時,你能不能接受;當別人告訴你價格時,你覺得他怎麼說你更容易接受,然後再用對方聽著更舒服的方式去表達,比如,“做生意嘛,大家都不容易,你也比較辛苦,所以我們決定給出××價。”

93.照顧對方的心理需求

談判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反映,一個談判能力強的人一定也是一個善於讀懂別人心理的人,是一個善於把握機會的人。談判時,如能掌握對方的心理需求,就能“對症下藥”,繼而有效地促成談判,實現雙贏。要實現這一目標,也可以在措辭上下工夫。從對方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有效吸引對方。

美國著名的談判大師荷伯·科恩在《談判與人生》一書中描述了他親身經曆過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而它恰恰能說明談判中有效地掌握對方的心理需求對談判的影響力。

荷伯·科恩和妻子一起去墨西哥度假。有一天,天氣十分悶熱,他獨自在街上溜達,當地的一個小販披著幾件當地特產的披肩毛毯在那裏使勁叫賣:“1200比索(比索是墨西哥貨幣單位)!”“他在衝誰喊呢?”荷伯·科恩想,“肯定不是對著我叫的。首先他並不清楚我是來這裏旅遊的,其次他一定不知道我正在注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