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老板,這件衣服怎麼賣?”
老板:“這是今年的新款,260元。”
顧客:“不用這麼貴吧?少點賣吧?”
老板:“最低給你250元。”
顧客心裏想:還250呢,最多120。老板說完後,顧客轉身就走。
這時候老板往往會及時挽回顧客說:“你是誠心想買麼?是的話你說個價。”
顧客:“120。”
老板:“您真會講價,你看看這料子,120哪裏買得到啊?再加點吧。”
顧客:“就120。網上也就這個價。”說完又要走,一副可買可不買的樣子。
老板:“好吧,好吧,賣給你,就當幫你帶一件衣服,沒賺你錢,下次幫我帶點顧客來。”
然後顧客付錢老板給貨,生意成交。
從一開始,老板就被顧客的話牽製著,簡直就是對顧客“有求必應”。是什麼讓老板這麼乖順呢?不是別的,就是顧客所采取的“假意退出”法,她話裏話外都表現出一副可買可不買的樣子,然後成功以自認為滿意的價格買下了衣服。可見,有效地運用“假意退出”法能有效地達成自己的談判目的。因為它能緊緊地鉗住對方的心,甚至能讓你牽著對方的鼻子走。
談判場上,我們要警惕對方把這種策略應用到自己身上。當對方假裝自己要退出時,千萬不要被對方嚇住,進而妥協或遷就。要知道,那隻是他們的談判策略。他們隻想逼你乖乖就範,或早早投降。
但是,對方在談判中所表現出來的“無所謂”是真的無所謂,還是假意退出呢?對此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呢?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談判中,心裏真的覺得“這場談判有沒有都無所謂”的人,他們的神情多半很友善,很淡定,因為他們打心眼裏就把你當成是“弱者”,他們的友好甚至有些同情的意味在其中。而那些“假意退出”的人,他們的態度往往很傲慢,甚至有點不可一世的感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吃定你,你會速速對他們的離開投降。
了解這一點後,我們不妨充分地運用語言智慧幫助自己識別對方的真實意圖。當對方提出“終止談判,退出”時,即使此刻你內心在翻滾,焦慮得很(因為你可能真的很需要這場談判,更需要成功地拿下這場談判),也要保持鎮定,稍作挽留說:“要不您再考慮一下。”而在必要的時候(如對方非常囂張,完全不尊重你),你甚至可以說:“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尊重您的意思,暫不作談了。”
如果對方真的是“假意退出”的話,那麼這時候,他內心肯定會比你更焦慮,因為他的希望落空了,你沒有乖乖投降,沒有跑過去“抱著他的大腿”挽留他。
這時候,你可能也不希望真的與對方終止談判,讓對方離開,因為這場談判對你而言可能也是至關重要的,既然如此,那就千萬別在這個節骨眼上讓對方悻悻地走了,為對方找個台階下,及時挽留,這樣你能做個順水人情,保全對方的麵子,變被動為主動。比如,你可以說:“開玩笑歸開玩笑,下麵我們切入正題吧。”以此暗示他們,不計前嫌,我們的談判還可以繼續下去。相信對方會欣然讚同。如此一來,你既能提防對方的“假意退出”,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又能變被動為主動,給足對方麵子,讓談判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談判場上不妨以此為鑒,幫助自己獲得良好的談判結果。
83.把精力集中於主要問題上
談判中,要把精力集中在主要問題上,不要因為一些次要問題或某些小問題而分散精力。要知道,這很可能是對方懷著某種目的故意引導你的。如果你不能及時識別他們的目的,在談判中失去重心,分不清主次,糾結於一些小問題,那你可能就會成為這場談判中的失敗者。假如能冷靜對待,跳出來,把精力轉移到主要問題上,那就能促成談判。
一位企業家雄心勃勃地想要擴大公司規模,但是他的資金有限,為了配置一批新的設施,他決定賣掉他的貨棧。他開價330萬,可是卻隻有一個客戶有意向要買,並且他的出價很低,隻有90萬,盡管這位企業家很不情願,但是急需資金的他還是接受了。誰知道,就在最後一刻,這位客戶竟然反悔了,他說自己還要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
一個月後,一個朋友告訴這位企業家,有家公司正需要購買一個貨棧,朋友把他的情況告訴了這家公司,對方同意以300萬美元購買。
交接貨棧的時候,他帶新買主來清點財產,其中有一批木質家具是他非常喜歡的,於是他向新買主解釋說:“這裏所有金屬家具都是你的,但是木製桌子不包括。我想把它搬到別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