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繞開誤區——千萬別踏入談判雷區(2)(2 / 2)

談判中,尤其要注意對語尾詞的使用。千萬不要小看了那小小的幾個語氣詞,也別小瞧了那些疑問語氣。要知道,它們可能是致使你談判失敗的罪魁禍首。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很確定某件事時,對方問起時,我們的語氣定然會很肯定,沒有疑問、敷衍與憂慮。

舉個例子來說,在談判過程中,對方就某個協議問你有沒有什麼異議,如果你沒有異議,你很可能就會明確地告訴對方說“沒有”,而不會說“沒有嗎”。

但有時候,當我們仍然存有疑慮,或不自信,或不大確定時,我們會很不自然地加上一些語尾詞,把陳述句變成疑問句,說出違心的話來。比如,與客戶談判時,對方問你:“怎麼樣,這個合作方案可以接受吧?”你可能很滿意這個方案,但覺得對方還能再讓點利,可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談價格,所以你可能會說:“我想,這個方案應該還可以再討論一下,您說呢?”假如客戶是個聰明人,相信他肯定聽出了你的心聲。

談判桌上,類似的心聲很容易聽出來。假如你不小心讓語尾詞暴露了你內心的不安、擔憂、不自信,那對方很可能就會在這一瞬間改變自己的意願或想法。

小李第一次做房地產銷售,最近公司有一批海景房要開盤了。這天,一位中年男子前來看房,他說他關注這批房子很久了。小李像往常給客戶介紹房子時一樣給這位中年男子一一講解房子的情況。

這位中年男子很中意這套海景房,並且對小李的服務也很滿意。價格也談妥了,其他問題也問清楚了,他還想確認一下這套海景房周邊的環境情況。

於是他便問小李:“這靠近海域的房子,周邊環境如何?”小李有點緊張,因為房子的環境並沒有宣傳冊中的那麼好,至少暫時是遠遠比不上的,於是她有點心虛,但她還是鼓起勇氣跟客戶說:“周邊環境質量我們是有保證的,您放心,絕對讓您滿意。”

出於習慣,這位中年男子緊跟著小李的話反問了一句:“是嗎?”這一問問得小李有點緊張,沒想到本來想堅定地說“是”的她竟然吞吞吐吐地說:“是……吧!”

這位中年男子一聽,明顯是不大好。於是便說:“那,你讓我再想想。”

一旁的經理觀察小李多時,看到這個狀況,立即過來解圍,親切地對這位中年男子說:“先生,這套海景房的周邊環境一定沒問題,雖然它現在還沒有宣傳冊上的這麼好,但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交房時,一定是會讓顧客滿意的,假如到時候因為環境問題而不合您的意,您是可以隨時向我們申請退房的。”

這位中年男子一聽,頓時懸在心裏的石頭放下來,他笑著說:“我剛聽小李一個‘吧’字,我就覺得有點擔心,這海景房要是周圍環境不好,自然是很煞風景的。聽您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於是,他立即決定購買這套海景房。

小李一緊張冒出的那個“吧”字差點讓她丟失一個難得的顧客,若不是經理及時出來解圍,這位中年男子可能就會頭也不回地走了。從中足見語尾詞的重要性。

商務談判中,務必要重視你的語尾詞,不要動不動就加上“吧”“嗎”等,如“好嗎”“行吧”,要知道,它們都會暴露你內心的困惑與不安,也讓對方覺察出你這是違心之論。這時候,對方作出的決定可能恰恰是你不想要的。

79.別因情緒失控而說出不恰當的話

情緒失控是談判場上的一大錯誤,它會讓你說錯話,輕則得罪人,重則完全毀壞自己的談判。因此,談判桌上一定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雙方因為小問題而爭吵,或對方態度不夠和氣時,更拿捏好自己的情緒,以免因為激動而把話說得難聽,或說得太絕。

很多談判者不注意這一點,他們常常會為了一個小問題而在談判場上大發脾氣,或與對方陷入激烈的爭論中。相信下麵這個事例能給你一定的警示作用。

一家製鞋廠最近要生產一批新鞋,所有原料都準備妥當了,就差膠水了。老板對膠水的要求很嚴格,既要黏性好,又要刺激性味道最小的。選來選去,終於找到他滿意的膠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