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有淡定,就會遠離負麵之害(1)(3 / 3)

自卑確實會讓一個人變得失去自信,失去成功的機會。其實,每個人生來都帶有一定程度的自卑。那麼,何以會有人成功了,有人總處於失落之中呢?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我們以何種態度來對待它,來超越它。

1870年,一個嬰兒誕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郊區一個富商之家。這個人日後成為聲名顯赫的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就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雖然擁有享譽世界的聲譽,但是他的童年卻是十分自卑與不幸的。小時候得了脊柱炎,使得他體弱多病,而且行動很不方便。當他哭的時候常常會窒息。哥哥們健康挺拔的身軀,使他更感到無地自容。然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沒有因為這些而意誌消沉。相反,他勇敢地麵對自己的不幸,不斷超越自卑的自己,最終他依靠自己堅強的意誌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人都有的,在一定條件下,這種自卑感會帶給人積極的作用,它能夠讓人們更努力地去工作、去學習、去提高自己的技能,最終得以成功並在心理上獲得一些滿足感。然而,當那些比自己有更多優越條件的人出現時,自卑會再次回到我們身上。此時,這種自卑感又會再次產生積極的作用,促使人們拚搏進取以獲取更大的成績。但是,這種循環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要能夠控製住自卑這種情緒,這樣我們才可以借助它推動我們自身的發展與進步。

一旦自卑操控了我們的意識,它就會逐漸消磨掉我們的誌向與雄心,錯失取得事業成功的良機,讓我們變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自我放棄、消極頹廢,陷入痛苦甚至無可救藥的深淵。

我們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通過一點點的成功對自我進行肯定,進而重拾自信。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將眼睛隻盯著自己的缺點,關注別人的優點,用自己的短處去比較別人的長處,那必然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心理影響。

另外,我們還要靜下心來,找出自卑的真正根源,積極進行自我暗示,給自己打氣、加油,這也可以令我們重拾自信。

缺乏自信的自卑者往往缺少朋友,經常感到孤獨寂寞,愛鑽“牛角尖”。嚐試一下走到外麵,多與人溝通交流,虛心向別人學習。如此,我們不僅可以獲得友誼,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找回自己的自信。

【淡定術】

不要讓自卑蒙蔽了我們的視線,不要讓自卑動搖我們的理想。你要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麵,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生活,自信心就會不請自來。

抱怨隻會喪失勇氣

塞尼加說:“假如你始終感到不滿足,那就算將世界握在手心裏,你依然不開心”。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不是在抱怨他人,就是在抱怨社會。其實,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停止毫無意義的抱怨,勇敢地麵對各種問題,用理智、堅毅的心態來處理問題,如此我們的心靈才能變得寧靜,事業也才能夠獲得成功。

吉姆和羅斯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公司經過業務重組之後,他們同時成為了裁員的對象,這件事對他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吉姆失業後,在多次找工作未果的情況下,自己做起了小買賣,開啟了自己經商創業的曆程。他選擇做的事情是他自己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雖然困難、挫折不斷,但吉姆沒有抱怨,始終堅信這些事情富有挑戰性,自己終有一天會成功。

與吉姆相比,羅斯丟了工作之後,意誌消沉,不但不去積極找工作或者像吉姆那樣自食其力,反而整天在酒精的麻醉中抱怨這、抱怨那,總覺得上帝真的太虧待自己了。

十年過去了,吉姆和羅斯再次相遇。這時的吉姆已經身價百萬,看到路邊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伸手遞過去20美元,而那個跪著行乞的人正是羅斯。

從上麵這個事例,我們看到兩個人同時沒有了工作,然而結果卻截然不同。就是由於遭遇挫折後,兩個人分別以不同心態來麵對,所以他們的人生也就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任何愚人都會批評、指責和抱怨——而且大多數愚人正是這麼做的。一般來說,當我們遭遇困難、不順、矛盾等事情,才會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