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轉變思維,高效行走職場(6)(2 / 2)

每個人都聽說過很多和成功者有關的故事,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並擅長從中找出奮鬥的樂趣。

有一個青年的父親是律師,所以他也為了考取律師執照日以繼夜地讀書,但是考了幾次,仍然沒有通過,他非常苦惱。實際上,該青年並不喜歡當律師,每次複習時都心不在焉。

他喜歡從事富有創意性的工作,因此他接受了他人給予他的建議:“試著轉換人生的方向。”

後來,這個青年以美化景色建築師的身份進入了一家建造庭園的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設計就在比賽中得獎了。

現在他已得到該公司的重用,事業蒸蒸日上。

這個故事中的青年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而改行,確實是非常正確的選擇。要想獲取成功,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實際上,凡是因工作而生出煩惱的人,有很多情況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做著工作,因此無法產生幹勁,也不會心存感激,自然也就不可能盡職盡責。

有很多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整天無精打采,毫無工作與生活的樂趣可言,他們怨歎工作的煩躁和人生的無聊。為什麼他們的思維會這樣悲觀呢?主要是因為他們正做著自己不感興趣的事。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有不錯的學識,但是因為所從事的職業與他們的才能不相配,久而久之竟使原有的工作能力都失掉了。由此可見,一種不稱心的職業最容易糟蹋人的精神,使人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任何職業隻要與你的誌趣相契合,你就不會陷於失敗的境地。你一旦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職業,工作起來就會特別賣力,總能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且能愉快地勝任,而絕不會無精打采、垂頭喪氣。

同時,一種合適的職業還會在各方麵發揮你的才能,並使你迅速地進步。

生活中的一些人對成功者的經曆感慨萬分,他們覺得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另一些人由於自己獲得了成功,也說當初艱辛的曆程是一種快樂。人類在認識客觀世界時,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思考主觀性,正是這種主觀性才讓我們意識到什麼是快樂。我們不僅要改造客觀世界,更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思維!因為,種種跡象表明,思維才是一切的源頭。

所以,我們隻做自己想做或愛做的事情,從喜歡的事情中體會生活和工作的樂趣。

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們一般十分了解,哪怕是那些沒必要記住的知識,也會記憶深刻。與此同時,如果僅僅是為了增長知識而強行記憶,不僅沒有快樂可言,記憶的效果也不好,至於對這個領域的知識產生興趣就更談不上了。

同理,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了解得越多,興趣也就越濃;興趣越濃,了解得也越深。人和人之間正是由於存在著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才激發了對方濃厚的興趣。不管是在商業領域還是學習領域,了解越深,就越容易產生興趣,並從中獲得更多快樂。

但是,對於那些長期以來喜歡發牢騷,說辛苦、討厭、沒勁的人來說,他們已經養成了抱怨的思維習慣,因此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然發生變化,變得善於獲得積極的思維。

在同樣的環境中,有的人覺得無聊,有的人感到快樂,這說明他們具有的能力不同。由此可見,如果我們能夠逐步培養自身的這種積極思考的能力,人生一定會變得更加精彩!

你選擇的職業如何?是你最喜歡的嗎?思考一下,並以此來建立自己的人生規劃吧!

法國作家左拉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法則是工作,工作使有機的事物或許緩慢但有條不紊地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當羅馬國王也經常進行田間勞作的時候,羅馬帝國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到後來,連普通的工匠和辛勤勞作的農夫都成了奴隸。鄙視勞作的國家,都會像朽木一樣容易腐朽,最終都會滅亡。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光輝業績和傑出成就,無一例外都得益於人類勤奮的工作,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藝術作品,無論是思想家還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