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是指宣泄情緒(Catharsis)。如果被消極心態困擾得太厲害,轉變觀念是不可能一時就能做到的。這時,我們不妨為自己找一種合適的渠道,把情緒宣泄出來。心態管理和洪水的治理是一樣的,要去疏導而不要去堵截。
(4)D是指分心調劑(Distraction)。把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事情上,例如:旅行、逛街、看電影等,雖然是輔助策略,但是能很好地避開壓力,給自己以休息的時間。
(5)E是指發現意義(Existentialism)。Existentialism屬於哲學範疇,是“存在主義”的意思。我們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能為你帶來哪些好處?自己從事這個工作的意義何在?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消極的,那麼也許換工作是個不錯的主意。
(6)P是指增強體能(Physique)。人生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健康的身體之上的,因此,一定要關注身體健康,重視飲食、營養、運動。
隻要你擁有快樂的思維就能夠快樂地工作,也就能夠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能動性,進而成為職場達人。艾伯樂曾說:“我的生活原則就是把工作變成樂趣,把樂趣變成工作。”
但烏申斯基勸誡道:“愉快隻是幸福的伴隨現象,愉快如果不伴隨以勞動,那麼它不僅會迅速地失去價值,而且也會迅速地使人們的心靈墮落下去。”
興趣思維:思維切換,發現工作的真諦
工作的時候,就要把思維切換到工作上來。不管你是否熱愛自己目前的工作,不管你是否發現了工作的樂趣,都請把思維切換到工作的核心之中,認真努力地去完成它,否則工作本身帶來的幸福,時間給你帶來的幸福,你都將親手拋棄,而且拋棄了你永遠不會再擁有,因此請切換思維,勤奮於自己的工作吧!
要看一個人做事的好壞,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狀態和態度。如果某人做事的時候,感覺到思維受到了束縛,感到所做的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麼他決不會做出偉大的成就。
一個人對工作所具有的思維,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現。而一生的職業,就是他思維的呈現、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那個人的思維。
如果一個人輕視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麼他在思維意識裏決不會尊敬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他的工作決不會做好,這一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創造事業的要素,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麼錯誤的思維觀念啊!
即使你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但是,隻要你還在做著這份工作,你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否則,你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浪費自己的生命。愛不是一天形成的,對工作的熱情也要慢慢培養。如果你努力投入工作,並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樂趣,那你的工作效率就會提高,你也會慢慢愛上自己的工作,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改變,因為你正在做自己熱愛的工作。
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產生了勇氣、堅毅和高尚的品格。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決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諉,其實是懦弱的自白。
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許對自己的工作表示厭惡,厭惡自己的工作,這是最壞的事情。如果你為環境所迫,而做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應當設法從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樂趣來。要懂得,凡是應當做而又必須做的事情,總要找出事情的樂趣,這是我們對於工作應抱的思維和態度。有了這樣的思維和態度,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如果一個人鄙視、厭惡自己的工作,那麼他必遭失敗。引導成功者的磁石,不是對工作的鄙視與厭惡,而是真摯、樂觀的精神和火焰般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