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舉一例以期能夠了解和學會運用極限思維法。實際上,童年的牛頓並不僅僅是因為看到蘋果落地,就立刻想到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思考方法是沿著極限假設的方向進行拓展:樹上的蘋果為什麼會落地而不會飛上天?假如蘋果樹長到10英尺高,蘋果還會落地嗎?會;那蘋果樹長到100英尺呢?同樣會落到地上;要是長到1000英尺、10000英尺……還是會落地。但如果蘋果樹長到月亮那麼高,蘋果還會落地嗎?當然不會,因為蘋果肯定是落到月亮上了,而不再是地球。這樣,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在蘋果樹長高的過程中,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必定有一個地方屬於未定狀態,這時蘋果既不會落到地球上,也不會落到月球上,而是處於一種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狀態究竟是由什麼力量決定的呢?這種奇妙的極限思維所引發的奇特問題深深困擾著年輕的牛頓,促使他一步步去探索萬有引力的奧秘。
時間是一切事物及意義的變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把現在作為數值來進行意義計算,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意義總量的多少及影響卻常常視而不見。況且時間這一變量變化的不僅僅是數值上的大小,還存在正負差異,現在來看具有正麵意義的行為,到未來時可能會讓自己追悔莫及。因此在決策時,引入時間這個變量,極其重要。
降壓高效思維:化壓力為動力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負擔不斷加強,由高度緊張帶來的心理壓力已不斷突出,許多企業中都彌漫著大量迷茫、失望、沮喪、挫敗、疲憊等令人不安的情緒。許多人經常被工作壓力壓得團團轉,失去私人時間和生活,而且精神還倍感焦慮。其實大部分壓力毫無必要:
40%的擔憂永遠不會發生;
30%的憂慮涉及過去的決定,是無法改變的;
12%的憂慮集中於他人出於自卑感而做出的批評;
10%的憂慮與健康有關,而越擔憂問題就越嚴重;
8%的憂慮可以列入“合理”範圍。
當遇到壓力時,最好采取積極的思維方式去應對。如果將降壓高效融入思維中,你就會發現有時壓力可以使人的生活更有鬥誌,更積極進步,當然也能夠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因為適度的壓力是事物前進的動力。而如果實在承受不了某種壓力的時候,請切記不要讓自己陷入其中,這時,可以通過看書、聽音樂、和朋友交談、外出旅遊等方法讓心情放鬆下來。待心情好轉之後,再重新去麵對。一旦如此,你便會發現壓力其實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可怕。甚至在戰勝了壓力之後,心中會充滿自豪感,也會增強信心。
許多人都把壓力歸結為外部因素,認為壓力是外部環境所造成的。其實更主要的是從自身尋找問題,尤其要審視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當你感覺自己已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請檢查一下自己的思維,看看頭腦裏麵是否有累贅之物加重了你的負擔。然後換換空氣,更有創造性地投入工作。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人適應不了突然沒有壓力的生活。例如,有些老年人因為退休,而離開了工作一輩子的單位,突然清閑下來後總有些不適應。原來有規律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了,工作壓力也突然沒有了,目標也沒有了,這總是會有許多不習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一種適當的壓力能夠調動人的生理和心理各係統的積極性來應對各種事件,而一旦這種壓力消失的話,人的身體各係統就會處於放鬆狀態,這當然就會導致不習慣了。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壓力也並非一無是處。特別是當你頂著壓力,最終靠著自己的努力成功戰勝壓力,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的時候,心中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以及由此激發出的自信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因此要正確認識壓力,就要認識到壓力產生的積極方麵的作用。
擺脫壓力的困擾,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