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轉變思維,高效執行(3)(3 / 3)

撿石頭,扔石頭,就這樣重複幹了一整天,也沒有摸到一塊溫暖的石頭。但是,他似乎並不氣餒,依然接著幹了一周、一個月、一年、三年,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

點金石像一顆希望之星,激發了他無限的熱情,使他能繼續這樣幹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裏,又去撿起另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裏。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石子,而且這塊石子是溫暖的……他隨手就把它扔進了海裏。

他已經如此習慣於扔石子這一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還是將其扔進了海裏!這時,扔石子的習慣已經成為了他的阻礙,而不是獲得“點金石”的必要憑借。

習慣有時會成為阻礙你成功的障礙,讓你扔掉握在手裏的機會——壞的習慣尤其如此。檢視一下你生活和事業中的所有習慣,看哪些習慣會成為你成功的障礙,然後改正它,切勿被習慣所束縛。

一個人得了難治之症,終日為疾病所累。為了能早日痊愈,他看過了不少醫生,都不見效果。他聽人說遠處有一個小鎮,鎮上有一種包治百病的水,於是就急急忙忙趕過去,跳到水裏去洗澡。但洗過澡後,他的病不但沒好,反而加重了。這使他更加痛苦不堪。

有一天晚上,他在夢裏夢見一個精靈向他走來,很關切地詢問他:“所有的方法你都試過了嗎?”

他答道:“試過了。”

“不,”精靈搖頭說,“過來,我帶你去洗一種你從來沒有洗過的澡。”

精靈將這個人帶到一個清澈的水池邊對他說:“進水裏泡一泡,你很快就會康複。”說完,就不見了。

這病人跳進了水池,泡在水中。等他從水中出來時,所有的病痛竟然真的消失了。他欣喜若狂,猛地一抬頭,發現水池旁的牆上寫著“拋棄”兩個字。

這時他也醒了,夢中的情景讓他幡然醒悟:原來自己一直以來任意放縱,受害已深。於是他就此發誓,要戒除一切惡習。他履行自己的誓言,於是苦惱逐漸從他的心頭消失,沒過多久,他的身體也康複了。

如果你老是處於怒火中燒、憂心如焚、嫉賢妒能、貪得無厭等不健康的情緒心態之中,它們也會形成習慣,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這些惡習纏繞著你,你卻渴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無異於在建一座空中樓閣。因為你無意中已經把疾病的種子埋在了你的思維裏。

放下嫉妒、懷疑、焦慮、憎惡和貪婪這些跟隨你多年的壞習慣吧,它們一點好處也沒有,不僅如此,它們正一點一點侵蝕著你健康的身體和思維。想要徹底改變自己就要毫不留情地拋棄那些壞習慣,這是重塑自我的必然過程。

即時思維:擺脫拖遝、做無關緊要事情的思維模式

拖遝就是做事拖拖拉拉,這個思維裏的“魔鬼”時刻在準備著奪走你成功的機會。許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在等待。其實,等待就意味著失敗。

許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開始一件大型工作時,擁有許多時間的你,怎麼樣也找不到動力去做;但隨著剩餘時間越來越少,每當你想要專注思考時,讓你分心的事物卻越來越多。於是你一延再延,在壓力和罪惡感中日複一日。最後當你認識到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供揮霍時,終於倉皇出手,痛苦地想,如果有更多時間更早開始一定會做得更好。這就是“拖延病”最典型的病症。根據統計,95%的人有拖延的毛病,而其中56.8%的拖延惡習是發生在工作上,包括遲遲不肯動手改善績效、不願起身找更好的工作等。拖拉對事情的解決沒有什麼好處,甚至隻能使事情變得更糟,最後無法收拾。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采取任何措施都已經無法彌補了!

拖遝的毒素有兩大重要來源:人本性中的思維惰性和對失敗的恐懼。思維惰性常使人不願付諸行動,總是找借口安慰自己,讓自己放棄行動。其實惰性不僅不能使人舒服、放鬆,相反會使人心力交瘁、疲於奔命。在挑戰成功時,往往對失敗心存畏懼,然後思考怎樣以拖延為失敗留下台階,最後為失敗找借口。

拖遝的習慣不僅影響人們做事的工作效率還會造成精神上的重大負擔。事情、問題因未能及時解決,漸漸堆積在心頭,產生既不願去做,又不能把其忘記的心態,這實在比執行更疲勞、更勞心勞神。遇事能拖則拖的人,心情總是無法舒暢,思維常常難以集中。該做未做的工作始終給他一種強烈的壓迫感。